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12/31 08:34:51
來源:江西日報

江西:競速低空新賽道

字體:

  原標題:競速低空新賽道

  ——來自我省低空經濟培育新質生産力的觀察與思考

  全國滑翔傘定點聯賽(江西贛州站)開幕式現場升起的熱氣球。圖片由南康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在位於贛州市南康區龍回鎮布穀寨的滑翔傘基地起飛場,滑翔傘愛好者們正在此處準備起飛,享受翱翔藍天的樂趣。圖片由南康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共青城南湖機場。圖片由共青城融媒體中心提供

  AR-E3000電驅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2024年珠海航展展出。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2024年珠海航展中航工業低空經濟展區人潮如涌。圖片由受訪對象提供

  在高樓打開窗戶收快遞、早高峰打“飛的”通勤、操控無人機去種田……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催生萬億規模“新藍海”,逐漸走近人們的生活。

  2024年被譽為“低空經濟元年”。這一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增長新引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宣布打造低空經濟生態圈。從飛行器製造到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經濟全産業鏈展現出迅猛發展勢頭。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

  千米空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繁忙。作為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之一,江西如何利用傳統航空大省優勢,布局這條潛力巨大的“空中賽道”?近日,記者深入一線調研採訪。

  低空經濟為何這麼熱?

  今年,全國低空領域格外活躍。4月,深圳開通首條常態化低空短途運輸航線,20分鐘往返深圳和珠海;12月,杭州首個空中航站樓啟用,跨區移動從半小時縮短至5分鐘……

  不光是城市,邊遠地區的低空也很忙。從東北稻田到新疆雪山,從西南高原到華南果園,數以萬計的無人機在空中作業。這些繁榮景象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熱詞——低空經濟。

  “所謂低空經濟,就是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主要依託於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進行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活動。”南昌航空大學教授熊俊輝解釋説。

  低空經濟為何這麼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航空處處長石敬勇説:“低空經濟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全新領域,是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也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無人機實名登記共計198.7萬架,比2023年底增加72萬架;共頒發無人機駕駛員執照22萬本,比2023年底增長13.9%。全國已有20余個省(區、市)發布了相關政策,加速布局低空經濟。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低空經濟發展司也正式亮相。

  在各地紛紛加碼之際,江西奮勇爭先。“布局低空經濟賽道,是加快推動我省未來航空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石敬勇説,江西是傳統航空大省,擁有洪都、昌飛兩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國唯一的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旋翼機和固定翼飛機的研發生産能力的省份。我省早在十三五期間就布局了通航和無人機賽道,今年又將未來航空列入未來産業培育的重點領域之一。

  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産業處處長楊大瑋認為:“發展低空經濟,‘三分在天、七分在地’,我省12座通航機場資源,為發展低空經濟,形成立體交通新範式奠定了基礎。”

  江西各地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南昌、景德鎮兩大“航空重鎮”,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全力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江西製造;贛州、九江,憑藉自身特色,搶灘登陸……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航空産業總收入達1253.21億元,同比增長5.7%,全年有望突破1750億元。在低空經濟的廣闊藍天下,江西正展現出無限的活力與潛力。

  江西掘金“低空”靠什麼?

  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一款來自景德鎮的分佈式八旋翼的eVTOL成為關注焦點。這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首次亮相的AR-E3000飛行器。

  “別看它是電動的,在高原地區性能也很穩定。”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新能源垂直起降飛行器研究室主任王菲透露,企業不僅在全電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還積極探索混動和氫能源飛行器。

  eVTOL的全名叫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可以在小面積地塊或屋頂垂直起降,噪聲小、價格低,是目前發展低空經濟的核心産品之一。目前,全球有幾百多家企業或機構在研發eVTOL産品。“全世界,光構型就有1000多種,構型百花齊放。”王菲認為,eVTOL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飛行器設計構架等,仍處於驗證比較、市場選擇到大規模應用的“前夜”。

  9月19日,新能源垂直起降飛行器創新共同體正式成立。“我們聯合全國一百多家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産業鏈協同創新,加速成果轉化,以提升我國在新能源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話語權。”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説。

  “我們正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研製氫能物流無人機,協同洪都集團開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關鍵技術攻關,還與幾家上市公司一起研究飛行汽車、飛行摩托。”江西航空研究院副院長沈亮説,“低空經濟將推動平面交通到立體交通的變革,我們要抓住時代機遇,搶佔新賽道。”

  熊俊輝認為,在低空經濟全産業鏈中,雖然製造端僅佔20%,卻無疑是布局低空經濟未來産業的關鍵發力點,如同産業“心臟”,為各環節注入動力。我省航空製造産業底蘊深厚、鏈條完整,具有先發優勢。

  12月12日,江西神州六合直升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晏小松正為2025年1月的行程安排犯愁:“吉林、新疆的客戶都想讓我盡快去現場試飛。”神州六合依託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打造了多款不同功能的無人機,在測繪、應急救援等領域很受歡迎。隨着需求增加,“全國巡飛”成了研發團隊的日常。

  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也將目光投向無人機領域。“我相信固態電池在未來低空飛行領域將得到廣泛應用。”孚能科技副總裁姜蔚然説,公司曾為eVTOL行業的龍頭公司配套電池,目前正與國內外企業共同研發無人機電池。

  面對低空經濟風口,不少江西企業積極布局,産業生態正在形成。

  怎樣讓“空中飛”變成“落地用”?

  “低空産業能被定義為‘經濟’,一定是以應用為牽引。”楊大瑋説,要讓“空中飛”變成“落地用”,必須不斷豐富應用場景。

  在深圳,無人機血液運輸已成常態化,空中生命線為搶救病人爭分奪秒;在雲南,松茸搭乘無人機“空中走廊”,搶“鮮”出山,直奔餐桌……很多人不知道,這些場景所用的無人機和解決方案,來自贛州市南康區。

  在全國低空經濟的版圖中,南康佔有一席之地,這裡有全國首個集生産製造、試飛檢測、展示體驗於一體的低空經濟産業園,並且獲批了全國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

  “我們擁有4.4萬平方公里的空域面積和2座射流式風洞,為無人機新機型試飛和低空場景的驗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贛州市南康區無人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鈺説,順豐旗下的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康後,將南康物流配送經驗和模式向全國推廣複製,促進低空經濟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如今,豐羽順途累計在全國開通352條航線,飛行超95萬架次,運輸貨物近380萬件,運輸重量超2293噸,飛行總里程482萬餘公里。

  騰飛須先“落地”,各地都在努力。

  11月15日,鄱陽湖旁,市民剛放下魚餌準備釣魚,就被無人機“看見”了,工作人員隔空喊話勸離:“此處為水源保護地,禁止垂釣,請盡快離開。”這套無人機組網遙感應用與管控系統來自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成果只有落到應用上,才能從創造力變為生産力,我們現在的系統拍攝畫面精度已經達到厘米級。”翱翔星雲董事長譚翔説,近年來,翱翔星雲還推出了“無量天網”多元異構無人機群組網遙感智慧應用系統、翱翔系列特種無人機等系列産品,目前已經在水利、工程、交通、農林、測繪等領域開展市場應用並得到廣泛認可。

  如今,滑翔傘、空中婚禮、飛行體驗等空中旅游項目,逐漸受到人們追捧。

  位於贛州市南康區坪沙村的布穀寨國家航空飛行營地,憑藉着優越的飛行條件和基礎設施,變成了小有名氣的景點。“現在實行預約制,一到節假日就‘一傘難求’。”布穀寨國家航空飛行營地運營商向伶介紹,布穀寨景區一年接待游客量約38萬人次。

  贛州市南康區教育體育局四級調研員張洪認為,儘管低空旅游還處於市場培育階段,但是已成為當下文旅産業發展所尋求的新質生産力。

  “應用場景不是等來的,是設計出來的。”沈亮認為,低空場景應用,遵循“先無人後有人、先在中西部地區再到發達城市”的發展方向。未來3至5年,中西部地區低空飛行將取得突破。

  低空經濟如何“飛起來”?

  “什麼時候可以看到無人機在空中飛來飛去,低空經濟才算真的發展起來了。”

  “空域是一種自然資源,盤活了才有用。”

  …………

  全國各地爭相打造低空之城,江西低空經濟如何“飛起來”?

  12月28日,在共青城南湖機場,許多飛行學員在排隊等待飛行。“以前公司在南昌,靠近瑤湖機場,由於南昌空域的限制較多,公司開展業務總是‘束手束腳’。”江西空中未來科技創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樂説,無奈之下,公司只能將業務“外溢”到40分鐘車程的共青城。

  “如果空域不開放,那低空經濟就是無源之水。”共青城南湖新城管委會主任唐力説,“南湖機場空域高度是300米,我們正在加強與軍民航的協同工作,申報提高使用空域高度,提高空域的使用效率,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

  面對這些空域問題,我省積極行動。一方面,深化低空空域拓展,持續放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成果,爭取空域分類試點以及低空飛行網絡建設更多成果落地;另一方面,持續優化飛行申報程序,實現通航飛行計劃審批流程的智能化流轉。

  有了政策支持,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還需要哪些助力?

  中航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認為,要建立起相應的使用標準規範和要求,讓飛行器能成規模性地去飛。當1000架、1萬架飛行器在天上飛的時候,我們要像地面交通一樣,能有序管理。工業部門做好相應技術支撐,地方政府建立配套制度,才有可能形成規模化的使用。

  隨着低空經濟産業的快速發展,要找到“適配”的人才絕非易事。

  “南昌航空大學將加大低空經濟方面的人才培育、教學科研條件建設、産業技術研發和戰略研究,我們希望在低空經濟領域‘一鳴驚人’。”熊俊輝説。

  江西飛行學院在今年3月掛牌成立。“學院將瞄準低空經濟發展趨勢,着力建設以低空運營與管理、應急技術與管理、低空飛行器運行管理、航空安防管理等為主要方向的低空經濟專業群。”江西飛行學院院長龍國英表示。

  “低空經濟競爭激烈卻機遇無限。”採訪結束時,沈亮感慨道,低空經濟“起飛”前,註定是一場長跑,就看誰更有耐心和毅力。

  ●記者手記

  低空“起飛”機遇無限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一直很熱,從地方政府、企業到資本,紛紛加碼布局,搶灘新賽道。作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已被視為萬億産業的新風口,有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低空經濟是一條産業鏈條長、未來成長性高、應用輻射面廣、牽引效應明顯的新興産業賽道。對地方而言,搶抓機遇,加速布局低空經濟,可以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服務業、文旅業等相關産業發展,促進消費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人人能用無人機”將成為現實,低空經濟的活力將造福全體民眾,切實提升生活質量,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通用航空産業是一個需要長期培育的耐心産業,而低空經濟以通用航空作為重要發展&&,更是一個需要持之以恒投入、等待成效的耐心經濟,不能一哄而上,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他山之石

  當前,國內低空經濟賽道競爭正日趨激烈,多地&&相關政策,依自身優勢探索獨特路徑。外省不少好做法值得學習與借鑒。

  如深圳率先&&《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吸引落戶、開闢航線、鼓勵技術研發等多方面已列明了量化指標,並説明了獎勵金額——這在今年其他地區的低空經濟發展方案中都尚未做到。深圳還&&了首部低空經濟專項法規,為空域管理等提供依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設立了低空經濟發展司,解決低空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上海、湖南等地成立的低空産業發展公司,集中資源扶持潛力企業發展低空經濟,部分地區已有落地項目。我省應積極汲取這些經驗,結合自身情況,在政策制定、産業扶持等方面發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在全國低空經濟競爭中找準位置,實現突破與跨越。(記者 黃繼妍 殷琪惠)

【糾錯】 【責任編輯:唐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