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1月13日電(譚茜予)來到南昌高標準農田示範基地,放眼望去,機耕道筆直穿梭稻田之間,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宛如金色的海洋。
近年來,南昌市農業農村局緊扣“田塊整治、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農田地力提升”六大核心,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高標準農田 築牢糧食生産“壓艙石”
在新建區昌邑鄉伍喻村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基地,種糧大戶伍建紅望著稻田感慨萬千:“以前的農田地塊小,機械作業困難重重,如今田塊整治後,大型機械可以輕鬆進出,生産效率大幅提升。”伍建紅&&,機耕道修到了田邊,不僅解決了稻穗倒伏收割的難題,還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未成熟稻穗的浪費,讓農民們實實在在受益。

金黃的稻穗宛如金色的海洋。新華網發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伍喻村黨支部書記伍亨合介紹,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優化了耕作條件,更顯著提升了土地肥力。通過科學施肥和土壤改良,田地的肥力得到了明顯提升,糧食産量也隨之增加。新建的灌溉渠道和排水溝讓田地進水快、出水暢,莊稼的“口糧”得到了充分保障。如今,這些曾經貧瘠的土地已變成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實現了質的飛躍。
通過土壤改良工程、測土配方、施用有機肥等措施,新建區對高標準農田進行了全方位的提質改造。自2011年以來,新建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50.69萬畝,通過連片提升、整鄉推進的方式,不僅大幅提高了農業産量,還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土地流轉租金普遍提高了200—300元,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南昌縣進賢縣三里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效同樣令人矚目。曾經分散零亂、道路不暢的農田,如今已實現了集中連片,田間道路寬敞平坦,大型農機能夠直接駛入田間作業,極大地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生産成本。近年來,南昌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逐年提升,2023年機械化率達到87.36%。
項目效益 農業生産條件升級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效益,遠不止於糧食産量的提升,更在於農業生産條件的全面革新。近日,江西省安義縣石鼻鎮堎上村迎來了豐收的季節,金黃的稻田裏,收割機轟鳴作業,村民們滿臉喜悅地&&:“這一切的變化,都得益於今年上半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提升改造工程。”

南昌市安義縣的高標準農田,收割機正轟鳴作業。新華網發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走進安義縣石鼻鎮堎上村敕竹組,一片煥然一新的高標準農田映入眼簾。曾經的低産山壟田,如今已蛻變成豐收的希望之地。“以前,這片農田産量低,機耕道缺失,灌溉方式也落後。”安義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熊林橋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村裏修建起了3米寬的機耕道,使得農機能夠暢通無阻地進出,大大提高了農耕效率。同時,農田也經過了平整格田的處理,變得更加利於機械化耕作,而且保水保肥效果顯著提升,為莊稼的茁壯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標準農田建設也促進了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政府攜手農業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灌溉系統和田間道路等配套設施。這些設施如同農田的“生命線”,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和水分。江西鄱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公司負責人熊鴻彥介紹,2023年,政府與公司合作,共同改造了新建區聯圩鎮黃潭村、後洲村的田地,800余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後,每畝土地的增收達到了150元,這不僅提高了公司的經濟效益,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建設與管護 保障農田長效利用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高質量推進和長效利用,離不開有效的管護機制。為確保高標準農田的長效利用,南昌市採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航拍南昌市新建區高標準農田,農戶們正在收割晚稻。新華網發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走進南昌新建區,只見農戶們正忙着在高標準農田中收割晚稻,一片繁忙景象。而在這片豐收的背後,是“田長制”這一創新管護模式的默默守護。新建區不僅為農田設立了每畝15元的年度管護資金,還在各村委豎起了管護人員責任公示牌,上面清晰標注了各級田長、管護人員的名字和職責,以及監督電話。這一舉措,既方便了群眾監督,又確保了管護工作的公開透明和高效執行。
近年來,南昌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響應國家“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號召,將建設與管護並重,從源頭上預防問題,不斷完善管護制度,強化監督考核。他們力求實現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的全域覆蓋、常態運行與長效利用,為糧食安全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航拍南昌縣塘南鎮蔡家村高標準農田示範基地,機耕道筆直穿梭稻田之間。新華網發 南昌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為了壓實管護責任,南昌市更是創新性地推出了“縣負總責、鄉鎮監管、村為主體”的建後管護機制。在這一機制下,每一塊高標準農田都有了明確的管護主體、專業人員、充足資金、嚴格標準和有效考核。自2011年以來建成的所有高標準農田,均被納入管護範疇,設施得到定期維護,效益得以長久發揮。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而高標準農田則是這一基石穩固的有力保障。南昌市自2017年以來已累計投入資金30.8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110萬畝,加上此前已建成的152.9萬畝,總面積已達262.9萬畝。目前,南昌市正在同步推進40.7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各縣區全力以赴,在這片充滿現代農業氣息的土地上,以科技為筆,農田為紙,描繪增産增收的豐收畫卷,為鄉村振興鋪就“金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