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棗,曾因其果肉的酸澀感而讓人望而卻步,長期以來僅作為野獸的食物。然而,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一家名為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的企業,成功地將南酸棗“化腐朽為神奇”。
作為老牌國營企業,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了當地豐富的南酸棗樹資源,在齊雲山山腳進行南酸棗糕的生産。從樹上採摘下來的酸棗,只需幾個小時便能運送到工廠加工,這不僅從源頭上保證了産品的新鮮度,還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村民張忠東感慨道:“以前村裏都是泥巴路,採酸棗時泥巴沾滿鞋子,出門賣果子也困難重重。現在村裏通上了公路,出行方便了,還有人上門收購果子,我們的生活改善了很多。”
與此同時,公司也在不斷創新與發展。崇義縣綠之藍林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利人介紹:“南昌大學食品學院從2011年開始與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我們公司作為承擔南酸棗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建設任務的企業,在與他們的合作中受益匪淺。在南酸棗科研團隊的幫助指導下,我們成功優選培育出多個品質好、産量高的南酸棗品種,這大大提高了企業和林農的種植積極性,經營效益顯著提升。”就這樣,小小的酸棗成為了當地的“致富果”。
如今,南酸棗糕以其酸甜韌滑的獨特口感和天然綠色健康的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並成功遠銷海內外20多個國家。在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技術質量管理部經理凌華山展示了南酸棗從分揀、清洗到去皮、去核,再到最終分離出潔白如玉的果肉,並通過技術處理變成晶瑩剔透的南酸棗果漿,低溫烘乾使果漿成型,最後包裝成南酸棗糕的整個過程。他&&,這裡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把關,確保産品的乾淨衞生。
然而,産品的好品質只是基礎,創新才是持續發展的關鍵。“南酸棗糕這個産品大家吃了幾十年,始終只有這一個品種,種類比較單一。我們想改變這樣的狀況,讓南酸棗的産品種類更加豐富。”出於這樣的初心,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梅園之家”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並取得了積極成效。目前,團隊負責人陳軍已帶領團隊研發出一系列南酸棗凝膠、軟糖、飲料等新産品。
對於南昌大學的支持,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西省南酸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繼延深感自豪和感激:“我特別想和你們説一説,你們現在看到的齊雲山南酸棗糕的發展,實打實地離不開南昌大學食品學院的幫助。我們與他們已經簽訂了三個五年計劃,他們一直幫助着我們的産品發展。”
除了果肉的利用,南酸棗的棗皮和棗核也同樣蘊含着寶貴的價值。南酸棗的酸度較高,棗皮幾十年都不會腐爛,不能簡單填埋,且其棗皮多酚含量高,如果簡單丟棄,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針對這一情況,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梅園之家”團隊積極與企業溝通合作,成功將棗皮飼料化,既實現了棗皮的利用,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同時,南酸棗的棗核又大又圓,佔整顆果子的一大部分,如此大的部位無法利用實在可惜。南昌大學食品學院王允圃教授看到了這一缺憾,將研究目光投向了南酸棗核的燃料化。經過反復實驗,最終成功研發出了南酸棗核生物碳和生物油,實現了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崇義縣的南酸棗産業發展正不斷壯大,從以前的遠在深山無人識,到現在的遠近聞名萬人知,南酸棗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着新的篇章……(程慧萍 陳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