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的春順公園內,高聳的亭樓古香古色,清澈的湖水隨風蕩漾;新建市政道路10條、總長約12公里,改造翻新道路25條、總長約39公里;新建道路雨水管網12.7公里、道路污水管網10.15公里……近三年來,宜春經開區大力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完工並投入使用,有效提升了園區綜合承載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為補齊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構建功能完善、高效便民的生産生活空間,使園區成為宜業宜居、産城融合示範之地,宜春經開區深入了解和摸排園區企業發展需求和群眾生活需求,科學合理地開展市政基礎設施謀劃和建設工作,提前摸排符合條件的項目,梳理項目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加強銜接,及時跟進,確保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與園區經濟發展進度、城鎮化建設進度和人口發展相匹配,加快園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程,持續優化園區招商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年來,該區根據企業交通運輸及居民通行需求,集中財力物力奮力推進市政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1.97億元,新建市政道路10條、總長約12公里,改造翻新原有道路25條、總長約39公里。同時,加強道路基礎設施的管護工作,完成路面破損、路面坑洼等修補工作100多處,面積約2600平方米;完成人行道與機動車道連接處改造85處;搶修路面塌陷6處;對園區橋梁進行了全面檢測和修補加固。市政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改善了園區交通出行條件,為園區企業産品運輸、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保障園區企業和群眾的用水排水、用電、用氣等配套設施需求,三年來,該區積極推進用水排水、供電、供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供水方面,引入飛劍潭水庫水源並完成了三陽水廠建設,實施了三陽水廠和春一路、宜雲路等供水主管工程,建成配水管道98.4公里。當前園區綜合供水能力16萬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達到96.31%。在排水方面,新建道路雨水管網12.7公里、道路污水管網10.15公里,對園區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檢測清淤;完成5個無物業小區污水管網新建,新改建污水管網總長約45公里,有效解決了園區多個易澇點、積水點的城市內澇問題。在供電方面,建設了220千伏明怡變電站,配套新建110千伏線路16.8公里,確保了宜春時代等重點企業的順利投産;新建和改造10千伏線路11條,總長度達3.55公里;更新升級了環網櫃、變壓器等關鍵設備36&。有效解決了東北片區部分企業的用電問題。在燃氣和供熱方面,新建燃氣管網47.5公里,新建熱力管道16公里,基本實現園區企業和居民小區全覆蓋。
在園林綠化方面,該區先後謀劃和實施了春順公園、鈺棲湖公園的建設工作,建成了江豐社區、厚村社區、馬王塘社區3個口袋公園,並完成了園區新建道路兩側的綠化、美化工作,大大提升了園區的生態環境。當前,園區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2.3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2.8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4%。在污水處理方面,新建大型污水處理廠1座,覆蓋了經開區及醫藥工業園企業的污水處理,實現了日處理污水量7萬噸,有效解決了兩個園區企業的生産污水排放問題,污水處理率達94%,大大降低了園區水質污染的風險。在垃圾處理方面,加大綜合管護經費投入,增加了管護人員、環衛設備數量,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220.27噸/日,無害化處理率100%,垃圾轉運能力265噸/日。現有市容環衛車輛136輛、環衛工人893人,有效保障了園區的乾淨整潔。(記者黃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