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10/10 16:33:05
來源:當代江西

“微笑天使”為何安居中國·江豚灣

字體:

圖片

 

  “以江豚保護破局,塑造江豚文化新地標和文旅融合新業態,湖口走出了一條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作者 | 李宏川 李夢玉

  題圖 | 作者供圖

  “哇,沒想到除了江豚,這裡居然還有這麼多種水生生物,探索神秘的水下世界真是其樂無窮!”白露輕拂,秋意漸濃,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中國·江豚灣水生生物保護基地淡水魚科普館迎來了不少游客,他們紛紛來此尋找秋天裏的“第一抹微笑”。

  其實,這座國內首家綜合性的淡水魚類科普館,只是中國·江豚灣的綜合項目之一。濱江臨湖的湖口縣,為何會與江豚産生美麗的邂逅?江豚灣建成之後,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圖片

  中國·江豚灣全景。陳紅英/攝

  由來:長江第三彎,山江湖稟賦

  江豚通常棲於鹹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因此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我們常能看到江豚的身影。

  湖口縣位於萬里長江與八&&鄱湖的交匯處,長江在這裡拐了一道彎。因為這道彎,江水水流變緩,加上湖口水域江面較寬、地勢相對平緩,江湖相融,吞吐相依,水質優良,魚蝦眾多,因此,這片區域成為江豚天然的棲憩地和&&江湖的重要通道。2022年最新科考數據顯示,目前長江流域現存江豚1249頭,其中鄱陽湖區域497頭,湖口水域範圍內生活着195頭江豚。

  被譽為“扼江控湖,江湖鎖鑰”之地的湖口,在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中擔負着天然使命。2020年,湖口縣立足“山江湖生態資源稟賦、地理坐標特徵、江豚遷移通道”,高標準規劃、高品位建設中國·江豚灣,其範圍包括湖口沿江25公里、沿湖30公里的全部水域。

  項目規劃三個區:一是江豚江湖通道保護區,主要集中在江湖交匯段;二是八里江江豚棲憩區,同時也是國家鯰魚保護區;三是沿湖濕地保護區,為江豚提供優質充足的餌料。

  這樣一來,湖口水域的江豚遷移通道暢通了,棲息地建起來了,食物也不愁了。與此同時,項目建設的示範引領作用輻射至上下游和周邊地區,保護“微笑天使”江豚的重任得以層層細化落實。

  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港作為首個保護江豚的鄱陽湖內湖,水質優良、水域寬闊,是全國第六個、江西第一個江豚遷地保護基地,因其可以人工調節水位,對有計劃地遷入江豚暫養,然後分批投放長江、鄱陽湖,具有非常大的科研價值。

  中國·江豚灣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引起了大眾關注,中科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産科學院等權威部門科普調查後充分認可,主管部門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業監督管理辦公室予以肯定。

圖片

  小學生在水生生物保護基地淡水魚科普館研學。沈海斌/攝

  堅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保護和發展兼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是我們建設中國·江豚灣,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的初衷。”湖口縣委書記曾寶柱&&。

  凝聚合力推動,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的中國·江豚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進行常態化運作;組建專家團隊,聘請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上海傑築設計院、上海城建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建成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系統開展工作,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全國第一批成立“江豚協助巡護隊”,建設候鳥觀測保護站……

  “我家世世代代以捕魚為生,如今放下漁網後,我的工作地點還在江上,但是有了一個不一樣的身份,那就是‘江豚守護者’。”九江市湖口縣江豚協助巡護隊隊長舒銀安剛剛完成當天的巡護工作,滿臉自豪地介紹道。

  舒銀安所在的江豚協助巡護隊共有16人,多數人世代在長江、鄱陽湖沿岸以捕魚為生。昔日捕魚人成了“江豚守護者”,從“靠江吃江”到“靠江護江”,這背後有哪些故事呢?

圖片

  江豚協助巡護隊正在巡湖。沈海斌/攝

  時針回撥。2017年6月,湖口率先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江豚協助巡護隊,成立了全國首個江豚協助巡護示範點,組織開展日常巡查和救護,協助漁政、公安部門打擊非法捕撈、非法垂釣行為。據統計,巡護隊成立至今,總巡護里程達16萬餘公里,觀察記錄江豚5200余頭(次)。

  “記得小時候跟父親一起捕魚時經常碰到江豚,後來魚變少了,江豚也很難再見到了。現在江裏的魚多了、江上的鳥也多了,時不時還能看到江豚冒頭,我們都是打心裏頭覺得這份工作意義非凡。”舒銀安感慨道。

  目前,中國·江豚灣鄱陽湖水生物監測站已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計劃2025年開始實施;國家級漁文化傳承保護中心項目也正在申報中;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南京農業大學)已在中國·江豚灣選址規劃生物多樣性江豚保護實驗室……

  “近期,我們將從荊州國家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繁育場引入30余頭天然繁殖並通過一段時間馴化的中華鱘、長江鱘到水生生物科普館,用於繁育保育、科普教育、生物多樣性研學游。”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李彥亮會長&&。

圖片

  遷入南北港保護的江豚。何華/攝

  綻放:科研帶動,文旅融合

  因為看見,所以守護。

  打造中國·江豚灣,不僅是為了強化科研攻關突破,探索遷地保護新模式,突破人工繁育的關鍵瓶頸,更是要擦亮江豚文化地標,讓保護江豚、守護長江成為人們的文化共識。

  今年年初,全國首部聚焦長江生態主題新國風動畫電影《江豚·風時舞》在湖口縣超前點映後,於2024年1月20日全國院線上映。

  “影片借用當地民間‘江豚拜風’傳説為靈感,從‘長江精靈’江豚的視角,為我們講述鄱陽湖水龍卷傳説中的故事。看完電影,我和孩子都進一步了解了江豚,增強了保護江豚的意識。”湖口縣政協工作人員寧冰冰感嘆道。

圖片

  鄱陽湖之夜·江豚音樂節。王筱娟/攝

  為唱響湖口生態之歌,打造湖口文旅新地標,湖口還舉辦了“2023江西·湖口鄱陽湖之夜江豚音樂節”,每年在中國·江豚灣舉辦“鄱湖競渡”龍舟賽,國慶假期內開展江豚保護藝術嘉年華,新穎多樣的豐富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

  除了在每年長江江豚保護日常態化開展活動,江豚灣還把目光投向了研學領域。“每年來中國·江豚灣參觀研學的人數達萬人,今年以來特別是暑期我們的研學游呈現爆發式增長之勢。”中國·江豚灣景區市場運營總監楊帆介紹。

  “為提高人們的保護意識,湖口還建設了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中心,這是目前國內第一家綜合性的淡水魚科普館。”湖口縣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張騰告訴記者,在這裡游客可以直觀看到長江十年禁漁期間增加了哪些品種的生物及珍稀物種。

  正對湖面,一座宛如“魚躍鳥飛”的深藍色建築映入眼簾。漫游館內,不少父母帶着孩子前來游玩,絢麗奪目的七彩神仙魚自由游弋,懶懶的旱獺睡得四仰八叉……基地成立以來,吸引了大量中小學生前來研學,去年約有35萬人次來此參觀。

  江湖兩色,石鐘千年。如今以湖口為代表的江西長江江豚保護案例,成功入選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秀案例。以江豚保護破局,塑造江豚文化新地標和文旅融合新業態,湖口走出了一條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