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9/24 09:19:08
來源:江西日報

禮讚豐收江西 共繪和美鄉村

字體:

  9月19日,航拍奉新縣金色沃野。

  9月22日,在豐收節系列慶豐收活動之一的農業産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展中,來自江西各設區市的參展公司在展現當地農業特色的同時,吸引了不少觀眾購買農産品。

  9月19日,奉新縣赤岸鎮城下村的果園碩果纍纍,游客正在採摘獼猴桃。

  (本版圖片均由全媒體記者 朱兆愷攝)

  金秋九月,瓜果飄香,又是一年豐收時。

  9月21日至22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在泰和縣舉行。全省各地農民帶着家鄉的特産,齊聚中國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禾譜》的形成地,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禮讚豐收江西。

  2天的時間,記者徜徉在和美鄉村,看豐收的美景,聽豐收的故事。

  “咱農民自己的節日”

  “咚咚,咚咚咚。”

  …………

  9月22日,一走進泰和縣體育中心,記者就被一陣鼓聲吸引。泰和縣上模鄉靈溪村村民們揮舞着手上的鼓槌,臉上滿是笑意。

  “豐收節是咱們農民的節日。聽聞全省各地的農民朋友都會來我們泰和,在農忙之餘,村民就趕緊綵排起來,給大家看看我們村的非遺項目西平盤鼓。”靈溪村村民蘭鑫山告訴記者,能以這種形式和各地農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機會難得。

  豐收之際,談一談這一年的新收穫,成為大家最開心的話題。

  “我們村的富硒産業越做越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增長了40多倍。”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老農民孫觀發給大家講述着潭頭村的新生活。

  “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我們村年産1000噸米酒的新工廠這個月就要投産了。”婺源縣石門村的查永紅不甘示弱,向大家訴説着家鄉的新變化。

  …………

  老農人有新收穫,新農人為大家分享新的“致富經”。

  “我帶着鄉親們一起,用科技助力鄉村,致力於水稻智慧化種植。”全國十佳農民丁旦一邊和泰和的鄉親們喝着泰和早酒,一邊分享自己的智慧農業新技術。

  “現在我們公司已建有禽蛋加工、餡料製作、烘焙糕點加工等36條生産線,年銷售鴨蛋3億枚。”瑞昌市溢香農産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澤清説,公司發揮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優勢,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生産體系,拓寬當地農民的致富渠道。

  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唱主角。新老農人的分享,贏得陣陣掌聲。

  “贛”字農産品的大集合

  井岡蜜柚、九江酒糟魚、泰和烏雞蛋、撫州山珍……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現場,江西優質農産品集體亮相。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豐收節,深加工農産品多了起來。

  “我們這次共帶來8款産品,以紅米和南瓜製品為主。都是比較契合當下百姓健康生活理念的産品。”井岡山市井之綠特産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李海梅告訴記者,近年來,公司不斷深化與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大學合作,以科技增加農産品的附加值。2023年,公司銷售額6000多萬元,先後獲得“井岡山”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贛鄱正品”品牌認證。

  不僅産品在變,銷售方式也在變。

  在2024年江西農民豐收電商消費季活動現場,各式各樣的現場直播團隊正進行直播帶貨,網友們通過彈幕和評論與主播互動,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上線1小時不到,就賣了3000多公斤龍蝦,按照這個勢頭,今天的銷量預計可達3萬公斤。”彭澤縣一帆電商物流産業園創始人歐陽烽説,電商消費季真給力。

  據農業農村部門統計,上半年,全省農産品電商零售額122.2億元,同比增長39.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0.5個百分點。

  學用“千萬工程”的“試驗場”

  泰和縣馬市鎮汪陂村,是泰和烏雞原産地,特有的水體與富含磷、鉀、鈣等有效營養成分的土壤,孕育了烏雞獨有的特徵和價值。9月21日,記者來到該村看到,房前屋後的竹林下,隨處可見閒庭信步的烏雞。

  “我們通過烏雞林下生態養殖,讓汪陂村的養殖基地成為村落一景,實現産村融合發展。”泰和縣馬市鎮黨委書記劉曉榮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村規劃建設烏雞林下養殖區1萬餘平方米,建設散養雞舍40個,每戶年增收8000元。

  今年以來,我省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把鄉村建設與鄉村産業發展、鄉村治理融合起來,把鄉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融合起來,加快建設景村融合、産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已完成全省300個“四融一共”先行村的規劃編制,並全面啟動建設。記者 李耀文 實習生 袁俊鵬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