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9/18 09:19:18
來源:江西日報

在文旅融合中擦亮民俗文化招牌

字體:

  “他鄉有明月,千里照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數千年的歷史沉澱使得中秋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婺源美麗鄉村裏,人們擺起了龍燈,龍燈越長代表日子越興旺;九江湖口,一家人圍在一起做糍粑,一起做粑也意味着團圓;吉安很多村子裏,村民們聚集在空地上,燒起一座座紅紅火火的寶塔,火越旺,象徵着日子越來越紅火……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贛鄱大地上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共度傳統佳節,感受千年風俗。

  循着歷史的脈絡而來,在時間的沖刷中沉澱下來的民俗文化,包含極其豐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它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和載體,賦予了傳統節日獨特的魅力和濃厚的味道。

  在江西,緣於地域文化傳統多姿多彩,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習俗,使中秋節呈現出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節日文化景觀。令人欣喜的是,很多中秋民俗活動都已經成了當地的非遺項目,得到了更好保護留存、接續傳承。

  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傳統節日賦予文旅融合發展以深厚底蘊。近年來的種種數據和跡象顯示,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重大節日的經濟表現,已成為觀察旅游業發展的一個晴雨表。傳統節日的風俗已成為網友最青睞的打卡項目,類似“中秋燒塔”風俗,早已通過短視頻傳播,讓傳統節日文化變成看得見、摸得着、可體驗的融媒産品,彰顯傳統節日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讓人們深刻感知傳統節日文化不僅有厚重感、人情味、煙火氣,還有與時俱進的新風尚和新人氣。隨着新媒介的普及和旅游直播的興起,各種傳統節日正在借力文旅融合“出圈”,既是文旅産業發展的新趨勢,也是傳統節日在文旅融合發展中得以傳承和創新的新動向。

  當然,傳統節日之所以能在今天火起來,除了新媒體的助推,也是因為其文化底蘊。江西就有不少賞月的勝地,如廬山的“月照松林”、南昌的“東湖夜月”等,宜春的中秋拜月儀式更是在2013年就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贛鄱文化源遠流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脈絡與文明底蘊,贛鄱大地的各種中秋風俗,就是贛鄱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這些帶着傳統文化深刻烙印的節日風俗歷經千百年沒有褪色,反而煥發出新的光芒。

  如何在文旅融合中把民俗文化的招牌擦得更亮、講好民俗文化的故事,則需要充分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內涵,找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增強當地傳統文化的感染力並放大其價值,將文化資源轉換成特色資源,做好提煉和包裝,以更多元的方式對文化內容進行呈現,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贛鄱大地風景獨好,又有着各種特色地域文化。發揮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通過各種精彩紛呈、體驗感十足的中秋風俗加持及各地政府部門努力,把文旅融合文章做得更好,應該不只是一個期望,更應成為一種共識和行動。(蔣少徵)

 

【糾錯】 【責任編輯:王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