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5/12 09:36:48
來源:江西日報

吉安青原區打造高質量綠色發展新增長極

字體:

原標題;

做活“水經濟” 寫好“水文章”

——看青原區如何打造高質量綠色發展新增長極

  河湖美景,沙灘暖陽。近日,位於吉安市青原區河東街道灘頭村的廬陵灣濱水度假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游玩。曾經的灘塗地,如今建成了集濱水、美食、運動拓展、宿集度假為一體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城市後花園。

  近年來,青原區深入貫徹落實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建設理念,奮力護好水資源,做活“水經濟”,寫好“水文章”,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以水為“弦”奏響治水主旋律

  青原區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大小水庫53座,大小灌區156處,大小河流30多條,贛江、孤江、富水河三大河流貫穿全境。曾經,該區沿河數百家生豬養殖場污水直排水體,生活污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建設滯後,各種問題導致河湖水庫水質惡化,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近年來,該區堅持問題導向,按照畜禽養殖劃定“三區”並嚴格管控,先後關停了一批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取締了一批違法砂場和超標企業。同時,該區先後投入資金6.2億元實施“兩水”共治項目,在78個自然村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工程,構建起覆蓋全區的鄉村治污體系,受益群眾達8萬人。目前,全區水庫水質達標率為95%以上,主要河流水質穩定在Ⅱ類水以上,主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100%。

  在實現科學“治”水的同時,該區還紮實履行“河長制”,實現科技“看”水。在設置128名區、鎮、村三級河湖長和1200余名網格管護員的基礎上,建設智慧水利中心大數據&&,通過天眼實時查看河道、水庫等重要節點現狀,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

  以水為“筆”繪就鄉村新畫卷

  “我們立足地域資源稟賦,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畬鄉風情的水生態文化旅游村,讓群眾吃上‘生態旅游飯’。”青原區東固畬族鄉敖上村黨支部書記黃小華告訴記者。

  近年來,東固畬族鄉對河流環境開展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衍生了採摘、種植等農事體驗項目,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水興村、以水惠農、以水創收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青原區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紅色文化資源,以富水河為主軸,大力整合沿線山水、古村等核心旅游資源,打造了以青原山為龍頭,以文陂鎮、富田鎮、東固畬族鄉為主體,集文化遺産傳承、紅色文物保護、戶外寫生、休閒旅游等為一體的紅色文化旅游産業鏈,有力帶動沿線鄉村的旅游産業發展,繪就了一幅産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以水為“媒”培育壯大水運經濟

  吉安港天玉碼頭項目建設現場,工程車來回穿梭,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目前,20萬平方米的陸域清淤清表已接近尾聲,場地原地面的碾壓密實正在加緊實施。我們將增加人機料的投入,力爭今年年底完成主體工程,明年6月實現碼頭全部工程竣工。”項目施工方總工田豐告訴記者。

  據了解,吉安港天玉碼頭項目是該區打好“十大攻堅戰”之水運經濟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的重點項目,總投資3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吉安港體量最大、功能最全、區位最優的綜合性貨運碼頭和贛中南物流重要節點,為當地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動水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如今的青原區,依託贛江水資源優勢,着力留住“流淌的財富”,加快推進吉安港天玉碼頭、吉港通臨港産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做優做強“水文章”,培育壯大“水經濟”,在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同時,讓水資源價值充分發揮出最大效益。

  記者 李歆

【糾錯】 【責任編輯: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