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3 09/11 09:03:06
來源:新華網

麵包“總動員”折射中國民族品牌強勁脈動

字體:

在資溪的一家麵包工廠,工人在製作麵包(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雨諾 攝

  新華社南昌9月10日電題:麵包“總動員”折射中國民族品牌強勁脈動

  新華社記者程迪 朱雨諾 王奕涵

  中國一些大城市裏,一家名為“鮑師傅”的麵包小店門口,總會排起長隊,短則數十米長則上百米:在深圳,一些香港游客專門找到門店排隊購買;在上海,一度要排隊數小時才能買到該店糕點……

  19年前,這家小店的創始人鮑才勝從村裏出發,帶着東拼西借的十幾萬元到北京,通過研製爆款單品肉松小貝,打開了北京及全國多地市場的大門。

  從江西省資溪縣一位僅能溫飽果腹的農民,到坐擁全國100多家直營門店的企業負責人,鮑才勝的傳奇經歷是資溪眾多民營企業家的縮影,其中包括“麥香人家”“華榮西餅”“林家餅屋”“喜米璐”等麵包品牌負責人。

  位於江西省東部、武夷山脈西麓的資溪縣,常住人口不足10萬人。這個山區小城並不産小麥,卻在幾十年間讓一大批民營企業家依靠製作麵包致富,全縣近半人口從事麵包行業。

  資溪麵包火爆的背後,是一場歷時數十年的麵包産業“總動員”。資溪麵包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兩名退伍軍人利用學到的烘焙技術帶頭創業,在外開了資溪人的“第一家麵包店”,通過“傳幫帶”無償向村裏鄉鄰傳授麵包技術。

  從楊坊村、翁源村開始,“麵包之風”刮到了資溪幾乎每一個村莊。“那時候鄉親們都迫切地想過好生活,我們都是傾囊相授。”資溪第一代麵包從業者邱森茂感慨道,不僅包吃包住,誰學成了想自立門戶,還會借給他們一些啟動資金。

  以楊坊村為例,全村160多戶村民中,90%的家庭從事麵包行業。楊坊村黨支部書記鐘啟文説,並不是人人一出去就能賺到錢,開第一家麵包店實現微利或保本的約佔60%,虧本的佔20%,能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僅有20%。

  資溪縣委書記吳淑琴説,改革開放以來,資溪縣委、縣政府一屆接一屆地探索轉型發展,擯棄千百年來的“靠山吃山”、砍伐林木粗放發展的舊模式。資溪麵包剛起步不久,當地政府就開始提供小額“麵包貸款”,當地還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縣級麵包行業協會,為商戶提供法律、資金和技術援助。

  “沒事做、做麵包”成為當地百姓口頭禪,農民純收入的約六成來自麵包産業,並帶動周邊金溪、南城、貴溪等縣市許多群眾參與。江西省資溪麵包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游小輝説,麵包業之所以能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城鎮待業人員創業成功,源於個體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創業者的跟進。

  如今,資溪麵包産業輻射全國烘焙市場,創出10多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實行品牌連鎖經營的麵包企業收入,已佔資溪麵包産業總收入的近60%。

  在2022年資溪縣政府工作報告中,麵包産業被列為資溪首位産業。資溪麵包産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曾長華説,目前資溪人口不到10萬,有4萬多人將1.6萬家麵包店開到了全國1000多個城鎮,年産值近300億元。

  在以麵包為主食的歐洲,也可以看到資溪麵包的身影。在法國亞眠街頭,一家中國人開的西點培訓學校,備受歐洲學員歡迎。來自資溪縣高阜鎮高阜村的學校負責人曾楠説:“學校2018年開辦至今,我們每年培訓七八十位歐洲學員。”

  不僅是法國,俄羅斯、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都有資溪人經營的麵包店。

  一家家散落各地的麵包小店背後,是千家萬戶的溫飽與活計,折射出中國民族品牌的強勁脈動。

  近年來,總投資約6億元的資溪縣麵包中央工廠建成投産。按照“總部基地+大型冷鏈物流+門店銷售”模式運營,發展直營店和加盟店。

  “我們正將一顆顆散落各地的麵包小店‘串珠成線’,引導個體創業的‘小舢板經濟’提升發展水平,打造具有現代競爭優勢的‘航母經濟’。”資溪縣副縣長、麵包食品産業鏈副鏈長鄭長澤説。

【糾錯】 【責任編輯: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