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大學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故事:上至院士請辭“副校長”,下至博士放棄處級身份,這裡30多名科學家無一人有行政級別。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風益是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得者,一度擔任南昌大學副校長,但出人意料的是,江風益4年前就向學校打報告請辭副校長。直到去年底,組織才批准他卸任副校長。

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立告訴記者,近10年來,中心領導班子換了三屆,每次換屆學校都提出,班子成員可以安排處級崗位,但大家都主動放棄了。
為什麼“有官不當”?江風益告訴我們,科研人員的本職工作是搞好科研。當了院士之後,邀請他參加的會議很多,但他能推則推,每月最多參加一次。幾十年來,除了出差,工作時間幾乎都在實驗室。當然,他也認為,對一些擅長管理的科研人員從事行政工作要&&理解,因人而異。

江風益是院士,他的學生為什麼也“有官不當”?國家硅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緒説,實驗室開展的研究是面向産業化,科研人員有了行政級別,很多時間會被行政事務所佔用,不利於開展技術攻關;有了行政職務也不便代表實驗室入股企業,不利於科技成果轉化。
王立認為,人各有志,對科研人員而言,過度追求所謂行政級別,會影響投入科研的精力和時間,實驗室承擔了很多重大任務,能把這些課題完成好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院士團隊對行政級別“無欲無求”,而在科研上卻是不懈追求,堅持做別人做不好、做不了的“大課題”。從開創世界第三條藍光LED技術路線,到攻克“黃光鴻溝”世界難題,將黃光LED的光電轉換效率從9.4%提升到27.9%,再到如今埋頭鑽研微紅光,幾十年來這個實驗室“光”彩奪目,撐起了一個世界級的光電産業。
“有官不當”是境界,甘坐冷板凳是追求。少發“熱”,多發“光”,這種精神照亮自己,點亮世界。

總策劃:沈錫權
總監製:李興文 張敏
統籌:余賢紅 胡晨歡
運營總監:吳鍾昊
撰稿:余賢紅
出鏡:戴艷
攝製:郭傑文
製作:新華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半月談雜誌社
特別鳴謝:江西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