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6/20 15:01:04
來源:贛州經開區

點亮思政之光 培育時代新人

字體:

  日前,在贛州市天賦路小學,孩子們手握折扇,指尖輕輕滑過扇面,每一個轉身、每一個步伐、每一個眼神,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仿佛在與古老的戲曲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

  “贛南採茶戲是贛州的地方傳統戲劇,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這支為‘六一’匯演編排的舞蹈將贛南採茶戲的扇子花、矮子步等元素融入進去,孩子們可喜歡了!”該校校長李麗介紹道。在看到孩子們的練習後,不少學生家長也感慨,孩子的氣質提升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這是贛州經開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課”建設的生動實踐。

  走進贛州市第十中學,映入眼簾的便是黨史長廊和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一側墻面上張貼着學生親手製作的京劇臉譜、竹編作品,在共享書屋區,有隨手可拿的紅色書籍……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如何將其融入思政課?該校用一系列特色活動給出了回答:紅色教育研學,讓學生在親歷中感受偉大變革,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愛國主義”主題手抄報、“少年中國説”朗誦等活動,引導學生不斷修身立德,打牢思想根基;編制紅色文化讀本、講好紅色故事,厚植愛國情操,弘揚偉大中華民族精神。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我們一直在探索通過多樣的思政形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體驗,讓學生抬頭有光、行走有度、低頭有智。”副校長張慧君&&,該校致力構建“文學潤德、科技潤智、藝術潤心、體育潤志、勞動潤行”的“五潤”特色課程體系,助力“大思政課”創新推深。

  在贛州市香江學校的“課間十分鐘”,跳皮筋、滾鐵環、丟沙包、花樣跳繩、打地鼠等曾流行於“80後”“90後”童年的游戲,被“10後”們玩出了花。“松腕舒指捧腹前,屈膝下蹲……”課間“王者”當屬八段錦,近千名師生同練的場景時常上演。“以優秀傳統文化賦能思政課,不能簡單地移植,要堅持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實現玩中育德、增智、健身。”據副校長張先平介紹,該校的“中醫藥課程”也深受學生喜愛,通過種植藥材、製作中藥包,增進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和自信,讓思政課更具實踐溫度。

  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贛州市天賦路小學也作出了新的探索。日前,該校組織師生前往贛州經開區內部分企業,近距離感受中國先進的汽車製造業及人工智能技術。“知行合一,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是‘大思政課’的重要培育目標。”校長李麗説。

  如今,在贛州經開區,一堂堂生動鮮活的思政課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知識體系,更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們像一盞盞明燈,照亮學生們前行的道路,讓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加堅定、自信。(謝歡、廖曌)

【糾錯】 【責任編輯:王中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