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修水的寧州古城景區,一場集體婚禮正幸福上演,鑼鼓喧天,醒獅歡騰,八賢祠堂、紀念廣場、鸚鵡街,10對新人在親朋好友及聞訊前來的市民們的簇擁下,巡游、拜堂、敬茶……完成簡單而莊重的中式結婚禮儀,喜結連理。
今年是江西省修水縣“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實施第三年,組建移風易俗宣講隊、召開移風易俗主題板凳會、黨員幹部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表彰挖掘零彩禮青年、低彩禮父母事跡,開辦鄉村“文明新風”講堂等,使這個曾經偏遠閉塞的山區縣,席捲起一股時代文明“新風”。
“板凳”會上話新風
5月23日晚,夜色漸濃,水源鄉南邊村集中點盧大福家卻燈火通明,水源鄉黨委書記邵艷艷正帶領駐村班子、第一書記以及村“兩委”等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沒有會議桌,沒有講話稿,幹部和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在小板凳上敞開了心扉,學政策、聊民生、話新風、謀發展。
近年來,“板凳會”上話新風業已成為該縣基層黨員幹部下鄉的必備打開模式,駐村班子和駐村幹部組成移風易俗宣講團,到所駐村召開板凳會,講身邊人、説身邊事,呼籲廣大群眾轉觀念、破舊俗、立新風,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和封建迷信,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動員廣大黨員群眾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自覺實踐者。
黨員幹部們還以身作則、帶頭示範,紛紛在板凳會現場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這張紅紙一拿,黑筆一揮,這移風易俗可就不是嘴上説説的,我不僅要自己帶頭除陋習、樹新風,也要向我的家人和鄰居做好宣傳。”桂坳村老黨員盧洪福邊在承諾書上簽名,邊在“板凳會”上表態。
截至目前,全縣召開移風易俗板凳會500余場次,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宣傳冊)12000份,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6000多份。
志願宣講全覆蓋
同樣為移風易俗奔走呼號的,還有各地各單位的“五老”志願者隊伍。5月9日,孟夏時節,草木茂盛,只見修繕佈置一新的路口鄉仙橋村鄉賢館內人頭攢動,原來籌備多日的“文明新風”大講堂正式開講啦!
“黨員要帶頭簡辦紅白喜事,為村民群眾做好表率!”該村“五老”志願者們對前來聆聽的村民們呼籲道。據悉,該鄉還匯聚各村鄉賢能量,聚力把鄉賢館打造文明新風、公益事業的集散地,組織各村鄉賢捐資約500萬元,用於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重建文化場所、設立獎教助學基金。
該縣婦聯則組建巾幗宣講隊深入全縣36個鄉鎮及共建社區開展主題宣講,指導各級婦聯組織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發放“抵制高價彩禮、倡導文明新風”倡議書;舉辦青年婚戀觀講座,引導青年樹立健康的擇偶觀和婚姻基礎觀,倡導家庭美德和文明婚慶文化,宣傳婚姻政策及相關法規;引導帶領婦女小組長、婦聯執委參與移風易俗工作,爭當陳規陋習勸導員、村規民約監督員、文明新風宣傳員,積極為移風易俗建言獻力;組織家庭教育講師深入各鄉鎮舉行家風建設、兒童“五防”安全講座,和心理健康諮詢200余場,受益10000餘人;依託縣鄉婦女兒童中心舉辦“家風耀修城 激揚家國情”最美家庭故事分享會,邀請30余名獲評全國、省、市“最美家庭”代表上&講述家庭故事,現身説法,弘揚優良家風美德,傳播家庭建設正能量。
兩“文”聯動齊發力
該縣廣泛搭建文藝演出和文明集市兩大&&,培育百姓文明新風。5月26日,一場由修水縣民政局、文明辦、寧州技工學校等聯合舉辦的“弘揚婚育新風 倡導移風易俗”文藝晚會在歡樂海岸百姓大舞&火熱上演,精彩的演出,不時滾動播放移風易俗宣傳視頻,志願者現場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1000份、移風易俗小圍裙100余個,圍繞婚事新辦的相關政策和高價彩禮、鋪張浪費、惡俗婚鬧等現象的不良影響,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婚俗觀、價值觀,宣傳有效覆蓋1000餘人。
與此同時,該縣還充分利用“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和家庭教育宣傳周等契機,在白嶺鎮、路口鄉等地和各城市社區,舉辦弘揚家庭美德和文明新風的文藝匯演,採取黨組織搭&、黨員擺攤、群眾趕集模式,搭建文明集市誌願服務活動&&。
“下一步,我縣將以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為抓手,通過宣傳引導、黨員示範、鄉賢帶頭、村民自治、群眾參與的方式,多措並舉,多方聯動,推動移風易俗持續深入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着力提升修水老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修水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龔春光説。(戴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