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空氣中透着絲絲寒意,但修水縣良馨佳園小區修城心貼心愛心工作室內卻暖意融融,工作室的主人陳杏蓮正在整理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這些衣物將通過她轉贈給有需要的人。
2008年,32歲的陳杏蓮被確診為漸凍症,表現為肌肉萎縮無力,目前的醫學條件無法完全治愈。在這場與病魔的較量中,陳杏蓮沒有被打垮,反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徵得家人同意後,陳杏蓮與省紅十字會簽訂遺體捐獻協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更多人。
2011年,陳杏蓮開始積極參與公益募捐,收集整理自己和朋友的閒置衣物,捐贈到民政局,送給有需要的人。此後,她的舉動得到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關注,他們紛紛找到陳杏蓮,希望通過她將愛心傳遞給更多人。
2018年初,陳杏蓮在良馨佳園小區租了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車庫,成立修城心貼心愛心工作室,用來整理存放愛心人士送來的衣物。工作室靠墻的架子上,分類擺滿了各式衣服、鞋子、生活用品等。
對常人來説,疊衣服、擺放衣物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對於身患漸凍症的陳杏蓮來説,卻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由於肌肉萎縮,陳杏蓮的手腳經常無力,好在身邊總有一群愛心人士,他們或是&&運送捐贈來的衣物,或是&&整理、分類。
陳杏蓮在家中排行最小,父母疼愛,哥哥姐姐寵溺。在她12歲那年,身為警察的父親不幸去世,這對陳杏蓮影響很大。“父親是我的榜樣,小時候希望和他一樣當一名警察,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不了了。自生病以來,我得到很多人的關心關照,也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多做點事情。”陳杏蓮雖飽受生活磨難,卻始終保持着一顆善良和感恩的心。每當收到愛心人士捐贈來的衣物,她都一一記錄在微信朋友圈,並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將家中閒置衣物捐贈給有需要的人。“我通過微信群、朋友圈,還有直播的方式,對接有需要的人。”陳杏蓮説。
這間小小的工作室,成為眾多愛心人士和困難群眾之間的橋梁。6年來,陳杏蓮的“愛心小屋”先後收到200余名愛心人士捐贈的衣物,累計捐出衣物8000余件,惠及600多個家庭。
“我要過好每一天,擁抱太陽和生命,幫助更多的人。”陳杏蓮説。(記者 曹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