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9/02 09:11:42
來源:南昌日報

南昌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字體:

  原標題:向“新”而興 提“質”升級

  南昌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

  近日,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創新成果公布,其中6項成果來自南昌,彰顯了南昌科技創新“硬實力”。

  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科技創新是“制勝一招”。近年來,南昌堅定不移實施省會引領戰略,抓重點、攻難點、創亮點,不斷強化在全省科技創新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區域科創中心,為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

  在江西佳時特數控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廠”,一個個近2米高的“大塊頭”機床正高速運轉生産精密零件。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研發的機床對標國外一線品牌,加工精度達亞微米級別,其中,S7系列高精密五軸數控機床是2023年度江西省十大創新成果之一。

  高端數控機床被稱為“工業母機”,是衡量一個國家核心製造能力的標準之一。“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床産業起步晚,自主生産的機床以中低端産品為主,高精密數控機床主要依靠進口,處處受制於人,倒逼我們下決心攻克核心技術。”佳時特董事長劉華道出走上研發之路的初衷。佳時特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十年磨一劍,持續多年將營收的15%以上投入技術創新,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屢次創下國産數控機床的新高度。

  2007年,佳時特研發首&機床,精度達10微米;2013年,研發首條自動化生産線,機床精度提升至8微米;2017年,首&高速高精數控機床誕生,精度達2微米;2022年,打造“5G+智慧車間”,機床精度提升至1微米。

  今年3月,一份由國家機床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四川)出具的檢驗報告顯示,佳時特高精密加工中心研發的S7系列高精密五軸數控機床,全程精度達1微米、重復定位精度達0.6微米。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讓佳時特在相關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突破了多項“卡脖子”技術,助力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産業轉型升級,並為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佳時特在工業裝備製造領域精益求精的同時,江西農業大學也持續在農業領域攻堅克難。江西農業大學黃路生院士團隊歷時10年、經6世代選育,攻克了地方豬種體型小、長速慢、産肉量低等一系列重點難點問題,培育出了體格長大、豬肉品質好、耐粗飼、省精料的國家審定新品種——山下長黑,實現了江西省1999年以來國審畜禽新品種新突破。近3年,累計向9省43家黑豬養殖(育種)企業推廣祖代種豬15000余頭,技術覆蓋出欄商品豬超100萬頭,為我國生豬種業提供優質種源,為鄉村振興提供産業支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一項新技術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批新技術就能構成新的增長極。近年來,南昌圍繞自身産業發展情況,依靠科技創新,以激勵和支持創新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為政策導向,使科技創新成為南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今年以來,南昌以製造業重點産業鏈現代化建設“8810”行動計劃為抓手,航空、電子信息等重點産業鏈發展態勢較好,為全市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帶動了整個産業體系的優化升級。企業總體科技創新能力和實力的大幅提升,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動力。

  南昌堅持把創新落到産業上、把主體落到企業上,優化提升創新生態,加快成果應用轉化,2023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391.15億元,佔全省24.5%;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402家,佔全省23.41%;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719家,佔全省27.43%;科技領軍企業(含入庫)和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累計總數213家,佔全省27.2%。

  南昌始終堅持人才強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優化人才環境,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今年&&《南昌市科技領軍人才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南昌市支持引進人才創新團隊實施細則》和《全國性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項目落地資助實施細則》,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創業創新注入“源頭活水”。

  “今年上半年,我市推薦申報國家級科技人才專項66項,申報數量較上年度增長43.5%。組織開展2024年‘贛鄱英才計劃’創新類項目和科技創業人才團隊項目申報工作。徵集企業引聘‘科技副總’需求10項;推薦6名外國專家參評2024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推薦4名科技人才參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南昌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南昌還將運用好省、市科技項目、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不斷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科技合作,促進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在昌轉移轉化。(黃之昊 劉彤) 

【糾錯】 【責任編輯:譚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