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江新區公園真是風景如畫,值得點讚!”
“我們一家三口來徒步,一路風景都特別好,蓉江新區的城市品質真是沒得説。”
……
作為一座城市新區,成立七年至今,贛州蓉江新區憑藉着什麼逐漸成為市民口中“高品質”的“代名詞”?諸多答案中始終繞不開的是“生態”二字。贛州蓉江新區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將“生態立城、綠色先行”理念貫穿於高品質城市建設始終,一座“現代時尚、生態智慧、宜居宜業”的高品質新城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拔節生長、雛形顯現。
綠色興城 濃厚高品質“底色”
風清氣爽,白雲如絮,行駛在贛州蓉江新區起步區內,一個又一個精美公園不絕於眼前。七年來,新區“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建設理念已然成為美好現實,規劃圖上的“綠色蓉江”逐步呈現在了世人面前。

從一張白紙起筆落墨,蓉江新區的第一筆便是濃重的“綠色”。堅持先植綠、後建城,新區在規劃設計中堅持將好山好水融入城市,用好山好水潤養城市,着力打造了“一廊串區、五脈綠網、多園耀城”生態景觀體系。2017年以來,新世紀(運動)公園、濱江公園等大大小小公園精美呈現,城市新增公園綠地面積超4300畝,高品質公園成為新區一張靚麗“名片”,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將這座城市作為出行旅游的首選目的地。

俯瞰蓉江新區新時代大道,道路與兩旁嫩綠草坪、蜿蜒步道組成一個個精緻秀美的帶狀小公園。近年來,新區持續推進城市退界綠化工程,陸續建成新時代大道、桃花路、黃金路等道路綠化退界項目,綠色空間點綴於城市之中,為新區居民帶來“推窗見綠聞花香、走出家門都是景”的高品質生活,整座城市共享着這份“綠色紅利”,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在蓉江新區平安大道,一棵200年樹齡的大樹屹立於道路之間,歷經歲月滄桑,依然枝繁葉茂,見證着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成立以來,新區積極開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對轄區內的69棵古樹名木建立檔案並掛牌,做到一樹一檔,同時,在規劃道路時,結合實際情況對古樹名木進行避讓。不僅如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新區始終堅持不挖山、不填塘,完完整整保留城市原有生態脈絡,讓城市處處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綠色記憶”。
藍綠共治 提升高品質“成色”
近年來,贛州蓉江新區的藍天白雲、優良的空氣質量、綠意綿延的城市空間,成為新區百姓引以為傲的“生態福利”。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彰顯城市品質的重要指標。早在2018年,新區便建立了産業發展負面清單,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保准入機制,對不符合産業發展規劃的企業實行“退城入園”,從源頭上抓好生態保護控制,做好地方發展的“加減法”,為“凈化”城市生態環境打下了堅實基礎。
基礎打牢僅是其一,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管與治。七年時間裏,贛州蓉江新區堅持不懈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大力開展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沿線改造等工作,並建成8公里截污幹管、71.7公里市政道路污水管網及鄉鎮污水處理等設施,打通城市“毛細血管”。

緊跟時代步伐,智慧科技已成為新區城市治理中的關鍵力量。走進蓉江新區智慧城市運行調度指揮中心,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環境噪聲等監測數據在大屏幕實時顯示。
成立之初,新區便積極搭建智慧城市管理&&,逐步構建了“1+3+N”智慧環保精細化監管體系,如今,坐在指揮中心依靠這雙環境監控的“千里眼”,就能實現對全區主要環境質量要素和環境風險等的全面感知、動態監測和精細管理,一張全方位、多層次、相融合的生態環境感知網絡覆蓋於城市各個角落。
綠色發展 堅守高品質“本色”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本色”。七年來,贛州蓉江新區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持續添“綠”,綠意鋪展在新區大地上、蘊藏於細節中,高“含綠量”令人印象深刻。

走進蓉江新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一期項目現場,塔吊林立,運送着一批批預製構件,施工人員像“搭積木”一般將建築構件組合、拼裝,施工現場井然有序。裝配式鋼結構是國家高度重視和力推的綠色建築形式,具有環保節能、綠色可循環、輕質高強度、建造速度快等優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蓉江新區大力推廣運用綠色建築形態,截至今年4月,新區已實施裝配式建築面積約151.17萬平方米。

來到位於江西贛州蓉江新區潭東鎮逕背村的米花谷,前來踏青的游客絡繹不絕。借助當地生態優勢,米花谷在建設過程中保持原有生態地貌,堅持因地制宜、原拆原建,打造了集共享菜園、農藝體驗、研學教育、兒童樂園等為一體的新型文旅田園綜合體。往日無人問津的小村莊搖身成為全市熱門“打卡地”,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增收致富”雙贏的新路子。
從米花谷出發,約6分鐘車程,贛州蓉江新區潭東鎮龍井村峰韻龍井文旅項目正大幹快上,項目將圍繞“農、文、村、養”四大亮點進行設計,打造集農業生産、田園觀光、文化旅游、親子研學、康養度假為一體的山水田園名村,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新區農文旅融合布局和城鄉融合發展,進一步濃厚新區“綠色”底子,推動着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質提檔升級。(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