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5/28 09:15:39
來源:江西日報

看青雲譜區走穩轉型升級路

字體:

  原標題:老工業基地“重生記”

  ——看青雲譜區走穩轉型升級路

  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枚海防導彈、第一台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摩托車……作為南昌市的“南大門”,青雲譜區不僅是江西老工業基地,還以眾多“第一”在新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隨着轄區內大型工業企業退城進園,青雲譜區基礎設施老舊、産業空心化等城市發展路徑不匹配的問題日漸突出。面對數字經濟發展新浪潮,身處傳統經濟轉型升級新賽道,這個工業底蘊深厚的老工業基地如何鍛長板、補短板,以新質生産力開闢未來空間?

  沒有落後的産業,只有落後的思維。青雲譜區優化功能承載,深化産業更新,依託科技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做大園區增量,做優廠房存量,做強樓宇經濟質量,推動生物健康、現代商貿、數字經濟等新興優勢産業實現新突破,走好走穩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路。

  向內挖潛,寫字樓帶來新機遇

  電建大樓是青雲譜區“億元樓”之一,這裡不僅有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總部,還入駐了中電建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檢修安裝分公司、電控工程公司等17家旗下公司,圍繞“低碳能源、低碳環保、低碳城市”等三個産業,形成了以能源電力為核心,生態環保、市政文旅為重點的業務架構,集群式的發展模式極大增強了公司在“雙碳”、儲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上下游”就在“上下樓”。“在電建大樓內,大家既是鄰居又是搭檔,不出樓基本就能解決研發、生産、推廣等工作。”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喻峰介紹,“下一步,我們打算將現有的93.47畝低效用地進行再開發,降低供應鏈成本,推動樓宇經濟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探索打造江西電建總部基地。”

  數據顯示,青雲譜區26棟重點樓宇2023年共産生稅收14.13億元,增長46.71%。“下一步,我們要繼續打造一批産出集中的億元樓,升級一批空間集約的星級樓,建成一批産業集聚的特色樓。”採訪中,青雲譜區委書記葉修堂説。

  青雲譜區集約化利用土地,向內挖潛推動工業上樓,不僅破解了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難題,還為産業升級騰出空間,積蓄髮展後勁,這樣的實踐給其他地方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啟示意義。

  從宏觀的角度看,樓宇經濟是城市發展活力的一個切口,也是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撐。拔節生長的樓宇猶如空中聚寶盆,發揮着集聚産業、帶動消費、穩定就業等作用。各地在因地制宜做強樓宇質量,推動樓宇向專業化方向提檔升級的同時,還應當優化營商環境,完善人才、金融、知識産權等配套政策,用智慧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培育賦能特色樓宇,為駐樓企業提供專業政務服務,以樓宇機遇激活經濟活力。

  向深拓展,新園區匯聚新動能

  走進南昌頤高數字經濟産業園,處處可以感受到充滿科技感的數字化氣息。這個項目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億元的園區是一個集數字生活、首店經濟、網紅打卡於一體的綜合産業園。

  “園區積極搭建5G、VR、AR等實體數字場景,聚焦數字經濟領域向深拓展,大力推進同類産業、關聯産業聚集。”江西頤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帆介紹,目前,園區入駐電商直播、醫療健康、電子科技等數字經濟企業99家,註冊企業258家,正成為企業數字化、專業化、聚集化發展的集聚地。

  今年以來,青雲譜區進一步提升載體能級,推動園區提容增效,加快建設新經濟産業園標準廠房、海憑國際·南昌高端醫療器械産業園等産業園區;提優盤活老工業廠房,推動南昌塑料八廠、原長興物流、滕王閣酒廠、江西新華印刷廠等老舊廠房開發利用,加速推進1985、“京3+”等産業園項目,讓“存量”變“增量”、“寸土”生“寸金”。

  産業強則經濟強。作為産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産業園區是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匯聚産業發展新動能的&&。

  産業集聚,賽道為王。産業園區並非新鮮事物,制勝之道在於圍繞地方優勢主導産業,對産業定位再精準,對實踐路徑再優化,明確園區定位,向縱深方向推動企業集中、要素集成、産業集群,塑造園區特色和品牌,推動産業園區發展實現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在這個過程中,當避免“撿到籃子裏就是菜”,從而出現大而不強、空而不實的園區。

  在青雲譜,依託頤高數字經濟産業園、熊坊數字經濟産業園等&&,“上雲”企業已突破1200家,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企業去年營收增長10.7%,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同時,針對大健康這一優勢産業,利用園區資源,引進曼荼羅華中華南區域總部、江西省體外診斷(IVD)産業基地、江西中藥飲片産業基地和阿里健康江西總部,産業營收突破100億元。

  向上延伸,創新鏈培育新引擎

  青雲譜區技術合同成交額從2016年的2267萬元到2023年的17.9億元,翻了近80倍。誰能想象,這是一個沒有區位、人才、要素集聚優勢的老工業基地上交的答卷。

  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青雲譜處處涌動着創新之火。江西普瑞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攻克土壤污染治理、土壤酸鹼化改良和土壤質量提升等行業痛點難點,已推出“PRF+”土壤重金屬治理修復模式,研發立項37個項目,擁有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40項。

  在南昌江鈴華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數字化轉型改造工作實施已接近尾聲,屆時企業數字化水平可達到國家二級以上,並實現企業生産管理數字化質的飛躍。近些年,通過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公司擁有衝壓、焊接一體化開發、注塑、機器人超聲波衝焊一體等多項成熟生産技術工藝和先進設備。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1.76%。

  老工業基地實現突破離不開圍繞創新鏈布局産業鏈,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以打造新引擎培育新質生産力。

  近年來,青雲譜區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通過項目合作資源共享、共建實驗室等合作形式,進行技術攻關,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成果轉化能力。目前,江西電建、江西水電、陽光乳業等14家轄區內科技型企業,分別與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等省內外17所高校深度合作,實現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共育雙贏。

  以創新鏈培育新引擎,關鍵在瞄準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創新鏈向上延伸,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力,打通“科技—産業—金融”鏈條,找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新場景,實現産業體系向高效率、高質量方向發展,加大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力度,整合優化創新資源,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激發傳統工業經濟活力。(記者 宋思嘉)

 

【糾錯】 【責任編輯:王中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