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3 08/12 08:50:56
來源:江西日報

“涼”資源帶來旅游“熱”

字體:

  涼風習習,青山綠水間,游客們沿着棧道散步,一派悠然愜意。“這裡的夏天太涼快了!我每年都來,晚上睡覺都不用開空調,舒服得很嘞。”來自南昌的游客王先生對靖安縣中源鄉讚不絕口。

  夏季的中源鄉開啟清涼消暑模式。今年6月以來,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涌入這裡,平日常住人口不到7000人的小鎮竟然容納了近3萬名游客,帶動3000餘人就業,民宿旅游産業年綜合收入達1.8億元,戶均增收超4萬元。

  中源鄉既不如廬山、井岡山等傳統避暑勝地那般遐邇聞名,也不如梅嶺、武功山等新晉避暑勝地聲名鵲起,但還是吸引眾多避暑納涼的游客。這個小鄉村,靠什麼成為熱門避暑地?

  “身上無棉,莫上中源”。中源鄉,是靖安最為偏遠的一個鄉鎮,最高海拔1794米,森林覆蓋率近90%,夏季平均氣溫僅為18℃至22℃。“涼爽”生態是自然給予的第一魅力。

  中源鄉三坪村益壽山莊內,綠樹成蔭,環境優雅。前來度假的游客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或品茶聊天,或吹拉彈唱,悠閒自樂。“過去,村民以砍竹子為生,家家都窮。”山莊主人喻立新回憶説,1998年,一批曾下放到靖安的老知青到喻立新家中避暑,讓他萌生了吃旅游飯的想法。2000年7月,喻立新創辦了中源鄉第一家農家樂。

  “林木砍着賣,不如留着看。”越來越多的村民利用自家空閒房屋辦起農家樂、民宿。在游客的口口相傳中,這裡客源逐年增長,形成了一些民宿群落。

  為規範民宿發展,中源鄉成立了民宿休閒旅游工作領導小組,通過政府規範引導、支部協會聯合議事等方式,提升民宿質量。

  “這兩年,我們加快推進避暑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建設,並引進專業人才,開展面點、餐飲、酒店房務整理等培訓,全力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中源鄉黨委書記喻雪剛説。

  之前中源鄉游客以老年人為主,現在隨着旅游業態不斷豐富,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在中源鄉,游客可以選擇徒步北嶺觀瀑棧道、尋蹤西嶺梯田、露營九嶺尖看雲海日出,也可以選擇唱歌、電玩轟趴、草坪晚宴,還可以漫步游園,可休憩可鍛煉、可觀景可散心,入眼皆畫,移步換景。依託位於南昌、武漢、長沙“中三角”內的區位,主打避暑旅游的中源鄉,民宿康養旅游風生水起。據統計,2018年中源鄉有民宿278家,今年達721家,目前民宿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依靠優越“涼”資源,升級“兩山”轉化新路徑,助力綠水青山持續升值,讓山鄉出圈更出彩,中源鄉的變化正是靖安縣生態旅游發展的寫照。

  近年來,靖安縣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一産利用生態、二産服從生態、三産保護生態”發展模式,走出了生態建設與生態旅游協同發展之路,獲評我省首個國家生態縣、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全域旅游示範區等稱號。

  (鄧緒娟 羅琪菱)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