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強大腦”守護乘客地鐵出行路
政府開放周“地下大動脈主題活動”在南昌軌道交通集團舉行
8月9日,由市國資委主辦,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承辦的“政府開放周”活動第二站——“地下大動脈主題活動”舉行,20余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市民代表受邀參加,詳細了解南昌地鐵發展歷史及運營情況,感受南昌軌道交通發展脈動。
活動從地鐵大廈站出發。站內的“溫馨納涼區”吸引了市民代表、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公共基礎部副主任郭雅萌的目光。“現在氣溫高,地鐵站內專門設置納涼區,不僅提供納涼凳給市民乘客休憩納涼,還準備了防暑降溫藥品,真是太貼心了。”在站務員費惠的指引下,郭雅萌依次打卡了地鐵站內“溫馨納涼區”“陽光會合點”,體驗了“陽光指引貼”“陽光服務卡”等多項服務。
“一路走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南昌地鐵服務於細微處。特別是一想到不少地鐵工作者是自己的學生,自豪感油然而生。”郭雅萌告訴記者,從2015年第一批站務員培訓開始,就和南昌地鐵結緣了,這些年學校已經陸續為南昌地鐵培養了上百名站務員。
“我現在跟別人説起學校的位置,不再説青山湖區上海路6號,直接説坐到1號線辛家庵站就行了。”市人大代表、市新世紀小學校長仇金鳳對於地鐵帶來的變化感觸很深。“以前,只是知道地鐵快捷便利,通過這次活動才發現每個看似簡單的工作、細小的改善,都包含着所有地鐵工作者的心血和努力,他們辛苦了。”
説話間,參觀者來到了南昌軌道交通線網控制中心,立即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寬敞、明亮的調度大廳,10余塊巨大的LED顯示屏,屏幕上實時顯示列車運行情況等。而工作人員在弧形辦公桌前,或忙着接聽電話,或目不轉睛監控LED大屏幕,或提筆實時記錄……
“地鐵列車的運營調度、施工組織、信息收發、應急指揮等各個系統信息在這裡集中‘辦公’,是確保地鐵安全平穩運營的‘大腦中樞’。”南昌地鐵調度指揮中心員工戴魯靜説,這裡作為南昌地鐵的“最強大腦”,24小時不間斷運轉,列車幾點到站、幾點駛出,都能自動獲悉時間,並且精確到秒,“線路上有幾列車開行,行駛到哪站哪區間,‘大腦’一清二楚。”
“屏幕上這些線、閃爍的燈光代表什麼呀?”市民代表、珠市學校雲飛路校區教師帥蕓首先提問。“這上面橫着的就是正線,也就是地鐵行駛的線路,旁邊的斜着的則是一些輔助線,比如説&&場線等。綠色的點是列車實時位置,紅色的點就是列車佔用信息,比如列車到達地鐵大廈站,它就會在地鐵大廈站亮紅燈。”戴魯靜説,這裡的每個數據變化都牽動調度員的心,對於他們來説,調度工作不僅是工作更是一份責任。
“真的很震撼,以前這些都是在網上看到,現場感受完全不一樣。地鐵運營背後的保障真強大,既精準嚴密又科技感十足,讓我們能夠放心地乘坐地鐵。”帥蕓是南昌地鐵的“常客”,僅2023年就乘坐了南昌地鐵300余次。“今年暑假,坐上地鐵玩轉南昌成為了我和朋友的常態。通過這次活動,對南昌地鐵的建設、運營、發展有了更深了解,真心為他們點讚。”帥蕓説。
“夏夜地鐵‘限時免費’”“與全國18個城市實現地鐵乘車互聯互通”“地鐵行車間隔再提速,進入‘3’時代”“期待南昌地鐵線網更完善,為市民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希望南昌地鐵適時延長運營時間”……聽講解、看服務、談感受、提建議,一路走來,大家對南昌地鐵有了更多了解。
記者了解到,截至7月31日,南昌地鐵已安全平穩運行2775天,運營里程已超百萬,達128.45公里,線網運行圖平均兌現率99.99%,列車平均正點率為99.98%,遠超國家標準,長期處於行業一線水平。開通至今已累計運送乘客超13.5億人次,日均客運量由開通初期的20萬人次增長至近期百萬人次,日客運量不斷創歷史新高,今年4月30日客運量達190.1萬人次。(記者 蔡歡/文 劉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