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地種草”現象,怎麼看?怎麼辦?-新華網
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3 07/04 16:01:11
來源:半月談

對“農地種草”現象,怎麼看?怎麼辦?

字體:

  記者近日在江西一些農村走訪看到,一些綠油油的農田裏,長的不是水稻,而是成片的草皮。而草皮收割時會連帶將耕作層一併鏟走,田裏的一道道“割痕”、一塊塊“斑禿”觸目驚心。對於“農地種草”現象,該怎麼看?

圖片

  一位村幹部給算了一筆賬,如果管護到位,草皮可以兩年割三茬,一畝草皮可以賣到五六千元,而且成本低、易打理、風險小。相比之下,種糧的畝均收益只有六七百元,一旦碰上旱澇災害,甚至可能顆粒無收。

  換句話來説,“一畝草”收益相當於“十畝糧”,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些農民明知種草會對地力形成明顯損害,仍然選擇種草而非種糧,以至於對相關部門開展的專項整治産生抵觸情緒。

圖片

  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的剛性政策必須不打折扣落實。同時也要看到,“農地種草”背後是農民對土地更高收益的現實追求。另外,市場對草皮也有着客觀需求。治理“農地種草”首先就要對農民説清楚:哪些地方明確不可以種草?

圖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明確,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未利用地是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以外的土地。2021年,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文,明確規定,嚴禁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於綠化裝飾以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為一般耕地,不得在一般耕地上挖湖造景、種植草皮。這就等於明確給出了“負面清單”,清單之內不可為。

圖片

  一頭是政策要求,一頭是市場需求,破解“農地種草”難題考驗基層治理能力。只顧一頭、矯枉過正的做法不可取,容易陷入“整改—反彈—再整改”的怪圈。解開這個癥結,首先就要着力加強政策闡釋宣傳,讓老百姓明白,哪些地只能種糧,哪些地可以發展效益農業。既要嚴格執法,守住底線,也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在“法無禁止”範圍內放手發展效益農業,讓錢袋子鼓起來、老百姓富起來。堵疏結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真正既治標又治本。

  策劃:沈錫權

  監製:李興文

  統籌:余賢紅、劉彬

  撰稿:范帆

  出鏡:劉彬

  攝製:余剛

  技術:何隆勤

  製作:新華社江西分社綠動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半月談雜誌社

【糾錯】 【責任編輯:王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