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味丨紅土地結綠碩果——“江西山茶油”香飄萬家-新華網
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3 06/21 09:19:20
來源:新華網

鄉味丨紅土地結綠碩果——“江西山茶油”香飄萬家

字體:

  編前語:産業興則農村興,農村興則國家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産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産’文章”。當前,全國各地發展農村特色産業,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轉變。做好“土特産”文章,根在水土、在農民、在文化,其中蘊含着鄉村産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新華網推出大型融媒體報道《鄉味》,記錄各地做好“土特産”文章的鮮活故事,呈現“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産業發展新格局,一起去看新征程上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新華網南昌6月21日電(戴艷 王曉震)仲夏時節,南昌市新建區石崗鎮油茶基地的油茶樹生長得鬱鬱蔥蔥,圓潤的油茶果結滿枝頭,待到油茶籽由青變紅,就又是一個豐收季。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油茶産業,作為全國油茶中心産區之一的江西省,油茶資源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二位,當地充分挖掘油茶發展潛力,制定全國首部專門促進油茶産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在這片紅土地上,一批批技術專家深入坡地,開展科研攻關,創新關鍵技術,“藏在深閨人未識”的油茶産業迎來新發展機遇,也成為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抓手。近日,新華網《鄉味》欄目採訪團隊走進江西多地,探訪油茶産業轉型升級的故事。

  科研攻關 挖掘油茶發展潛力

  油茶産量不高、效益低是擺在不少種植戶面前的首要難題。從事十多年油茶研究的南昌大學油茶資源挖掘與利用研究團隊負責人戎俊介紹,團隊在調研中發現,造成産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群眾缺少管理經驗,以及病蟲害影響。

  “什麼油茶品種耐抗性強?種植間距應該有多少?怎樣提高油茶的授粉率?這些都直接影響油茶産量的高低,有時三十幾畝地的茶油産量只有七八斤,又心疼又發愁。”南昌市新建區石崗鎮油茶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談起種植中的困惑,村民陳功虎深有感觸。

  在南昌大學油茶研究團隊和新建區共建基地,團隊成員和農戶一起栽油茶苗。新華網發

  “油茶授粉與其他植物略有不同,需要土蜂授粉,保證挂果率,針對病蟲害,我們還提出‘油茶雞生態種養系統’。”團隊成員張劍介紹,通過改良品種,提高抗耐性,在示範基地畝産茶油産量將大幅提升。

  江西省林業局油茶辦副主任金曉鵬介紹,高校、科研院所的參與,對提高油茶産量、降低成本、産品開發等方面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江西省林科院、贛州林科所選育油茶良種;南昌大學油茶科研團隊與地方共建打造“高值化油茶生態栽培與管理示範基地”;贛南醫學院聚焦油茶精深加工,着力油茶綜合開發,研發醫藥用品、護膚品等。

  近年來,江西省強化科技支撐油茶産業發展,從建立油茶良種專用採穗圃到組建油茶科技創新聯合體,再到&&《江西省油茶資源高質量培育建設指南》等政策,多維度規範高産油茶種植和管理,並在全省布設了362個油茶資源培育成效固定監測點,通過監測點樣地調查,連續監測油茶産量,為油茶良種配置、科學經營提供科學依據。

  創新模式 謀劃産業發展“良方”

  在共青城市江益鎮栗坂村,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個小山村裏竟有一條完整、先進的茶油生産鏈。栗坂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孝波自信地説:“別看我們是一家村辦企業,卻可以日處理30噸山茶果的去殼,最高一天可産2噸的冷榨冷提山茶油,産品成功進駐本地商超並在網上同步銷售。”

  一個鄉村為何有如此成熟的茶油産業鏈?劉孝波認為是村子選對了路子和模式。栗坂村油茶合作社原先是一個簡單作坊,按照“社企合作”“村社聯動”思路,實施企業標準化車間改造,並依託所在的江益鎮萬畝油茶種植規模,聯動加工、倉儲、展示、交易和研學,發揮更大聯農帶農作用。

  江西省共青城市江益鎮栗坂村部分山茶油産品。新華網 王曉震 攝

  做出好産品,還得把産品賣出去。江益鎮黨委書記康科峰介紹,村裏與南昌大學油茶團隊、江西師範大學科技學院合作,借助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推動産品進駐商超,成立大學生助農直播間,積極推進農産品“觸網”。

  伴隨油茶産業發展鏈條的搭建,提高了村民種植積極性,栗坂村油茶種植面積由之前的1500多畝擴增至現在的2600余畝,帶動全村村民戶均增收3000多元、脫貧戶人均增收3500元,村集體經濟2022年突破50萬元。

  小油茶發展成大産業的故事在江西多地上演。新餘市建設10個油茶栽培標準示範園,形成了油茶種植、生産、精深加工一體化産業;吉安市打造現代化豐産油茶示範地、油茶苗圃和教研示範基地……江西探索出“五統一分”“公司+基地+農戶”“國有林場+農戶”等多種油茶産業發展路徑,使林農和林場、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

  針對油茶種植周期長、投資大、效益偏低等問題,江西省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戶在油茶幼林地套種中藥材、食用菌等適生植物,在成熟油茶林發展林下養殖和休閒康養,開展油茶園觀光旅游、茶果採摘等活動,並優先納入森林藥材項目補助和森林康養基地扶持範圍。

  今年1月1日,《江西省山茶油發展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專門為促進油茶産業發展制定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實現了油茶産業從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為油茶産業發展保駕護航。

  樹立品牌 凝聚行業發展合力

  “花深裏”“宜貝籽”……經過多年發展,江西油茶産業逐漸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但整體來看仍沒跳出多、散、小的局面,缺少一個在國內叫得響的強勢品牌。

  2021年,江西省制定了《江西山茶油團體標準》《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標識管理辦法》,各項重要指標均高出山茶油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生産工藝、質量保障等均達到“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團體標準的山茶油,才能使用該公用品牌。

  “江西山茶油”部分産品。新華網發

  憑藉鮮榨工藝和過硬産品質量,江西省德義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全省五家獲得山茶油公用品牌標識使用權的企業之一。企業總經理江期文介紹,加入公用品牌,幫助提升企業知名度和産品營銷力度。目前,企業年産茶油1500噸,銷往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年銷售額4100萬元。

  金曉鵬介紹,江西相繼開展一系列品牌推廣活動,包括“江西山茶油”高鐵冠名專列發車、舉辦江西省首屆油茶文化節等,希望實現以“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為引領,區域特色品牌、企業知名品牌為一體的“江西山茶油”品牌體系,凝聚産業發展合力。

  據了解,截至2022年底,江西省油茶企業28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油茶加工企業46家、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6家,2022年全省茶油産量13.3萬噸,總産值500億元。

  江西明確2023年至2025年,完成油茶新增種植面積428.2萬畝、低産林改造面積265.3萬畝,到2025年,全省油茶種植面積超過1988萬畝,茶油産能達到44.1萬噸。

【糾錯】 【責任編輯:譚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