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得利”強村富民
2023-06-01 09:04:37 來源: 江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圖集

  5月10日,萬安縣彈前鄉新橋村富硒果蔬基地一排排果蔬大棚整齊排列,村民正忙著採收新鮮果蔬供應市場。“每天可採摘辣椒400至500公斤,半年下來5萬余公斤,收益預計可達50萬元。”基地負責人盧先貴望著自家30畝辣椒苗喜滋滋地説。

  彈前鄉結合土壤富硒優勢,以村企合作、群眾參與模式,發展富硒果蔬産業,帶動50余戶農戶增收2萬余元,村集體年均增收5萬余元,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戶“三贏”。

  近年來,萬安縣圍繞建設共富共用美好生活實踐區,為特色産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為鄉村振興找出路,創新推進企業、村集體、農戶“三方得利”模式,探索強村富民新路。

  黨建引領共建共用

  “花量大的果樹會消耗大量的樹體養分,要疏除多余的花、果,提高産量和品質。”高陂鎮泗源村綠豐果業合作社發起人鄧蘭雲在基地對果農進行技術培訓。

  綠豐果業合作社前身是一家以種植溫柑、南豐蜜橘為主的果園,種植品種單一、産量不高。該村黨員鄧蘭雲吸納周邊農戶,牽頭組建了合作社並成立合作社黨支部,將村集體産業基地一並納入共建管理,按“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風險共擔”的方式發展,社員以土地、資金、務工等方式入股,或在合作社黨支部的引導下獨立發展,合作社提供免費技術指導並統一代銷。目前,已有143名農民入社變成股東,不僅每月領工資,每年還能拿到分紅。

  萬安縣堅持黨建引領、産業富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方式,通過共建基地、幫帶銷售,積極探索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戶經營的“五統一分”服務模式,推動三方共用發展成果。

  産業聯建互促雙贏

  “農田流轉後,每年每畝有310元流轉費用,我們還可以在家門口就業,一天有80元收入。”韶口鄉韶口村村民劉俊一邊管理農田一邊説。

  2021年,韶口村337畝農田經過整改面臨3年熟化期,水稻種植效益低,每畝利潤僅500元左右。為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該村統一流轉農田,引進安徽淮南辰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山東壽光國貿溫室有限公司,建立綠色藜蒿産業園和富硒富鋅蔬菜産業示范園,組織村民種植瓜果、蔬菜等農作物,有力推動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豐收。

  萬安縣充分發揮企業建基地、帶農戶、接市場的優勢,在村集體統一流轉農戶土地、完善水電路基礎設施的基礎上,精準引進龍頭企業或種養大戶聯建産業基地,盤活鄉村土地資源,形成企業和村集體、農戶聯動發展模式。

  抱團發展強村富民

  百嘉鎮距離縣城10分鐘車程,土地金貴、用地緊張,在引進溫氏集團準備發展肉鴨養殖産業時,發現各村都拿不出地塊建鴨棚。該鎮創新探索飛地模式,將全鎮8個行政村的産業發展用地需求打包,根據各自實力,分別建設1至2個大棚,共同打造了9個大棚連片的肉鴨養殖基地。同時,該鎮堅持村黨總支引領,將9個大棚統一承包,托管給溫氏集團,種養産銷一體化,並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

  “1個鴨棚每年可獲租金6.8萬元,一年養3批肉鴨可盈利20多萬元;在基地務工的村民每月工資4000多元,很多村民紛紛選擇返鄉就業……”百嘉鎮黃南村黨總支書記李小文如是説。

  萬安縣對基礎資源薄弱、發展途徑單一的村,由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牽頭,整合産業相近、地域相鄰的村莊資金和集體資産,採取“飛地置業”方式與龍頭企業共建産業基地,抱團合作拓寬致富渠道,實現企業盈利、集體增利、農民獲利。(周幸)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中慶
載入更多
重磅微視頻:少年志丨美好的未來屬于你們
重磅微視頻:少年志丨美好的未來屬于你們
縣委大院訪談錄|井岡山,拼闖新路
縣委大院訪談錄|井岡山,拼闖新路
宜黃戲 進校園
宜黃戲 進校園
家門口“小食堂”讓老人盡享“暖心飯”
家門口“小食堂”讓老人盡享“暖心飯”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6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