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平古戲臺。 全媒體記者 陳璋攝

工匠在雕刻房梁。 全媒體記者 陳璋攝
“這段時間我在忙著辦理赴葡萄牙的簽證,那邊急得很。”5月23日,樂平古戲臺文化發展商會副會長、樂平市建文古建築有限公司負責人柴春華一邊張羅工匠師傅,一邊聯繫辦理出國手續。就在今年初,葡萄牙一個古建築項目找到柴春華,急需他前往當地安裝搭建。
樂平古戲臺文化源遠流長,該市保留了500多座古戲臺,它們造型獨特,極具中國古代民間建築風格。近年來,隨著古建築文化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樂平依托贛劇之鄉的“天時”、中國古戲臺博物館的“地利”,以及擁有一大批古戲臺營造技藝傳承人的“人和”,加速推進古戲臺建造修復産業在全國以及全球范圍出圈出彩。
2萬工匠活躍在全國各地
柴春華今年50多歲,生長在木工世家。2018年,他的古戲臺建造基地被評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范基地,擁有40多位經驗豐富的手工匠人。
5月23日,記者來到柴春華的古戲臺建造基地,一座投影面積200多平方米的古戲臺已現雛形,工人們正在加緊完善。走近細看,這座戲臺為四柱三間的牌樓式結構,上面雕有飛檐翹角、舞獅同堂,並挂著八盞宮燈,造型十分精美。
離戲臺不遠處,還有幾座古建築正待修復,工人葉保根正在為其中一座雕刻房梁,手法嫺熟。在他身邊,30多把不重樣的不銹鋼雕刻刀一字排開。而這,已經是葉保根用過的第三套雕刻刀了。
“我家三代都是從事古戲臺建造修復,我15歲入行,至今已有16年了。”在葉保根的介紹下,記者了解到,這名“90後”工匠在2021年就被評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樂平有著十分濃厚的古戲臺文化底蘊,像我這樣的人在樂平還有不少,現在連我愛人都成為一名雕刻工了。”
“古戲臺是一種建造水準非常高的古建築,自古以來,樂平工匠就憑借精湛的技藝在建築行業佔有一席之地。”樂平古戲臺文化發展商會會長齊海林介紹,樂平共有2萬人從事古戲臺建造修復行業,遍布在全國各地。這些年,隨著我國文旅行業加速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古戲臺為代表的樂平古建築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被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個景區、民宿和美麗鄉村。
産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紅色文化奇石園古建築建造、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左宗棠故居修復、意大利威尼斯國際畫展中國展廳古建築搭建……翻看這些年樂平古戲臺建造修復産業發展的紀錄,其范圍已經遍及全國各地,並走向海外。“我們在保留傳統技藝的前提下,還會因地制宜,根據地方特點創新,與當地景色有機融為一體。”齊海林説。
聖鑫莊園是吉林市一個知名休閒景區,在景區資料中有著這麼一句話——大型地下古酒堡和飛檐翹角的精雕古門樓群並列,園區內的江南美景與關東民俗交相輝映。這裏面的精雕古門樓群便是來自樂平古戲臺文化。
“我們建了一座古戲臺和兩座官廳古建築,並根據東北的氣候,選用粗大的橫梁和柱子,天井增加可活動式加熱玻璃,既保留了南方建築的特點,又兼顧了當地的使用需求,為景區增添了不少色彩。”柴春華笑著説,“樓群建好後,我還在上面寫了一段序,專門介紹古戲臺的特色,讓更多人了解樂平古戲臺文化。”
2018年,為進一步提升樂平古戲臺文化品牌價值,樂平整合三十多家古戲臺文化企業,聚集一大批樂平古戲臺文化從業者和相關專業人士成立樂平古戲臺文化發展商會,讓産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
“我們除了專注既有的産業內容,還把目光延伸至與産業有關的各類文化載體,目的就是更好地傳承和豐富古戲臺文化底蘊。”翻開《中國樂平古戲臺大全》,齊海林告訴記者,大家通過實地探訪,詳細記錄了樂平范圍內的每座古戲臺特點,並編撰成冊。“2019年,我們輾轉全國24個省區市,學習當地古建築文化,並積極展示樂平古戲臺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交流作用。”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整合樂平古戲臺文化資源,以黨建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慈孝文化、贛鄱古典建築文化等為依托,以建築産品創新與特色品牌構建為核心,建設一個集古建研學、古建藝術培訓和教學、贛劇表演于一體的文化産業園,讓樂平古戲臺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齊海林説。(齊光年 記者 陳 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