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烈士無限的崇敬。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3月31日,在南昌市青雲譜區塔子橋社區,社區工作人員、轄區黨員和群眾開展主題為“清明祭先烈,詩歌慰英雄”的詩歌朗誦會。現場不僅有黨員幹部帶頭朗誦經典詩歌,還有群眾自發創作詩詞祭奠英烈,氣氛莊重。
當天,在景德鎮市珠山區新廠街道,“七點鐘行動”志願服務隊一大早走進林蔭路社區開展“綠色清明,踏春而來”志願服務活動。在社區活動中心,大家一邊聊清明節的習俗,一邊包清明粑,忙得不亦樂乎。在戶外,志願者號召大家通過鮮花祭祀、網上祭祀、公墓祭掃、集中祭祀等方式進行文明祭祀。最後,志願者帶著熱騰騰的清明粑來到轄區困難群眾家中,分享美食。
清明節來臨之際,我省各地黨員幹部通過更加多元、文明的方式宣傳和踐行祭掃新風尚,引導群眾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向注重精神傳承,努力讓文明祭掃實現常態化。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地積極發布安全文明祭掃通告、深入社區開展宣傳。同時,大力宣傳《江西省安全文明祭掃指南》,推廣敬獻鮮花、綠化植樹、集體共祭、家庭追思等綠色文明祭掃方式。
在祭掃方式上,各地呈現出現代化、科學化的新特點。近日,贛州蓉龍人文紀念園舉行第二屆清明雲共祭暨生前契約公益捐贈活動。活動借助互聯網技術,以線下集體追思聯動線上紀念、虛擬悼念館、網絡祭祀的形式,讓家屬能夠更好地緬懷親人,寄托哀思。
“清明共祭不僅是緬懷活動,更是一次感知生命的過程。活動中,敬獻鮮花、奉果禮茶、點燈祈願等綠色祭祀的方式貫穿了整個共祭環節。此次集體追思有7000余人通過雲直播參與,大家突破時空限制,逐漸接納這種新的緬懷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贛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力倡導網絡祭掃、代為祭掃。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間,通過對封閉管理的公墓提供代為祭掃服務,開通網絡祭掃,做好“三個一、一個三”工作,即代為清理一次雜草、清掃一次環境、敬獻一枝鮮花,鞠三個躬,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
據統計,2022年全省開通網絡祭掃平臺102個,網絡祭掃446.2萬人次,網絡祭掃人數第一次超過現場祭掃人數;組織公益性集體代為祭掃219場46.2萬次、個人委託代為祭掃7.4萬次,網絡祭掃、代為祭掃蔚然成風。據了解,今年我省在“贛服通”上線了雲上清明專區,其中的雲祭掃服務將為無法趕回家鄉祭掃的群眾表達對先人的追思悼念,努力滿足更多群眾的祭掃需求。(記者陳璋)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