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常住人口增長背後的南昌“密碼”去年我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
産業迭代升級更新,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不斷刷新着人們對南昌的認知和感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奮鬥者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讓這座英雄城愈加生機勃發、欣欣向榮。
根據5%。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22年末,南昌常住人口653.81萬人,比2021年末的643.75萬人增加10.06萬人,增長1.56%,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全市常住人口總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佔全省的比重由2021年的14.25%提升到14.44%,提高了0.19個百分點。
産業聚集吸引人才來昌留昌
新增人口從何而來?去年,我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應對內外部挑戰,充分展現經濟發展韌性,地區生産總值突破7000億元,達到7203.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1%,連續兩年跨越千億台階,在全國省會城市排位前移至第14位,較上年排位前移1位。
走進小藍經開區杭電銅箔項目施工現場,感受到的是“拼經濟、搶進度、保質量”的濃厚氛圍,從打下第一根樁基,到主體廠房拔地而起,僅用了半年時間。“項目快速推進,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區裏多個部門幫我們‘跑腿’,還成立了工作專班隨時協調解決問題。”該項目總經理朱榮彥説。
一邊是重點項目忙着趕工期,一邊是重點企業忙着搶市場。不久前,由江西三鑫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次性使用透析用留置針,成功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獲得産品註冊證,為産品開拓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這個項目的研發花了近4年時間,之所以能深耕賽道、不斷創新,離不開政府‘真金白銀’的扶持。”該公司行政總監袁帆&&。
近年來,我市聚焦“4+4+X”産業體系,堅持“一産一策”“一企一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推動優勢主導産業做大規模、提升檔次、壯大集群。同時,大力推動雙“一號工程”,努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示範區和營商環境標杆城市,政務環境更加高效、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如今,産業發展規模的擴大和層級的提升,向社會提供了大量優質就業崗位,吸引了大量勞動年齡人口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445.31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8.11%,比2021年末增加8.73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提高了0.29個百分點,人口結構持續優化。
真招實策助力人才“落地生根”
“南昌是江西的省會,現在正在實施強省會戰略,我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覺得在南昌工作大有可為。”江西吉安人王新明從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一名選調生,選擇來到南昌打拼一番事業,而這只是近年來人才流入南昌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我市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持續擦亮“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品牌。圍繞“吸引10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的目標,重磅&&“人才10條”,在落戶獎勵、生活補貼、創業扶持、購房補貼等方面提出具體量化措施,支持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在昌創業就業。從2020年“人才10條”&&至今,全市已累計兌現人才獎勵補貼超21億元,14萬餘人獲益。
一場又一場招才引智活動接連舉辦,以及選調生、黨政儲備人才引進工作的深入推動,我市引才、聚才的真心實意、誠心誠意愈發彰顯。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9月我市新一輪“百場校招”活動啟動以來,截至去年底,已累計開展2493場,其中線上2234場、線下259場,參與企業達15.42萬家,收到簡歷38.39萬份,策應了我市“人才強市戰略”,緩解了企業招才難。今年,還將面向省外1000所左右高校、省內市外100所左右院校,組織重點産業企業、重點單位,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招聘活動。同時,市財政2022年下達人才發揮作用&&建設資金1651.8萬元,加快江西高層次人才産業園、留學人才創業園建設,支持博士後(博士)科研工作開展,撥付人力資源産業園運營扶持補貼,支持人才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的“26條政策措施”在引才招工、援企穩崗方面持續發力,必將進一步激發就業活力,吸引更多人才流入。“今年,我們將與更多高校攜手,服務好在市外高校就讀的江西籍應屆畢業生,精準推送‘第一手’優質就業信息,為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開闢‘綠色通道’。”市人社局人才發展服務科科長王瓏&&。
提升城市品質讓人才“安家落戶”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持續大幅增長,達到516.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8.92%,比2021年的78.64%提高0.29個百分點。
隨着人口不斷流入,如何讓他們留下來?我市堅持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理念,在公共服務、交通、住房、醫療、生態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低碳城市,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精治善治水平。
每個工作日,家住紅谷灘區世紀中央城小區的王宏英都要送2歲的小孩去家門口的托育中心。“托育中心離家近,硬體軟體都不錯,很好地解決了孩子沒人帶的問題。”王宏英説。
近年來,我市以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托位民生項目為契機,用民生“小切口”助推改革“大場景”,完善“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工作體系,去年新增普惠性幼兒園40所、普惠性園位10600余個、嬰幼兒照護服務托位2.11萬個。如今,得益於全市托育服務政策支持體系的逐步完善,服務供給體系的更加健全,我市獲評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
此外,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2022年,我市還完成了“鬍子工程”攻堅銷號20個,打通“斷頭路”39條,對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既有住宅加裝電梯293&,城市橋梁、快速路安裝聲屏障6911米,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院18個,建設“孺子書房”60家、城市休閒空間52個。同時,持續優化城市水環境,全市11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0.9%,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深入推進濕地保護工作,濕地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我市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證書,正式躋身“國際濕地城市”。
在此基礎上,我市以戶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取消城鎮落戶限制,破除各類隱形落戶門檻,簡化落戶手續,統一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2022年,試行以常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推動在本地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進城落戶。據市公安局統計,2022年我市戶籍人口544.44萬人,較2021年的540.38萬人增加4.06萬人,戶籍遷入人口大於戶籍遷出人口。(記者 蔡歡)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