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新華網
圖集
青山如黛,流水潺潺,白色的溫室大棚像一串珍珠項鏈點綴在綿延的山谷間。2月2日,宜黃縣棠陰鎮小河村的蔬菜種植基地內,菜農正忙着採摘、施肥、清理雜草、整理薄膜。
“大棚裏面種植的辣椒比我們自己地裏種的更好吃,也更大,産量高,收入也高。”小河村蔬菜種植大戶吳美清一邊整理大棚門口的薄膜一邊開心地説。眼下春忙,吳美清幾乎每天都要來棚內,時時關注大棚內的溫度。像這樣的大棚,她家承包了3個。
小河村因地制宜,規劃建設連棟薄膜溫室大棚面積1000余畝,按照“&&公司領投、種植大戶參與”的産業投資模式,由蔬菜公司負責提供資金和技術,農戶負責勞務種植,産生的所有利潤按村集體2%、蔬菜公司49%、農戶49%的比例進行分成。“全基地大棚蔬菜總收入預計可達4000余萬元,將直接帶動周邊100余戶村民就業增收,像吳美清這樣的種植戶年收入有7萬多元。”小河村蔬菜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羅耕儒説。
宜黃縣二都鎮簾前村的竹蓀種植基地裏,農戶們正在抓緊時間給田間地頭的竹蓀種苗鋪上稻草。簾前村竹蓀種植大戶歐陽紅説,去年11月水稻收割完就種下了竹蓀,稻草就地取材,為竹蓀的生長起到防曬、保濕、提供養料的作用。
竹蓀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據介紹,該縣擁有竹蓀等相關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22家、公司2家,有200余名食用菌栽培專業技術人員及經紀人,覆蓋種植農戶5000餘人,吸納和推動大批農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謝龍龍)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本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