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新華網
圖集
臘月,鷹潭市月湖區童家鎮的年味越來越足。1月13日,在童家鎮劉家村,鵪鶉養殖戶李光華一大早就忙活起來,這天要發一批鵪鶉蛋到南昌小藍禽蛋批發市場。8時,收購商徐良平開着小貨車趕到養殖場。
“李老闆,這批貨有多少斤?”徐良平問道。“3000多斤。”李光華説。“要過年了,南昌那邊鵪鶉蛋賣得相當火,多備點貨。”“好嘞!”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聊得火熱。
李光華對記者説:“我這個養殖場面積總共不到400平方米,養了3.5萬隻鵪鶉,一天能産500斤蛋。馬上要過年了,鵪鶉蛋銷售很好,産多少賣多少,不愁賣。”
年近不惑的李光華是貴溪市羅河鎮人,早年在家養豬,2021年經人介紹接觸鵪鶉養殖。經過一番考察,他成立了月湖區子彥合作社,在童家鎮租場地,走上養鵪鶉之路。“鵪鶉的肉和蛋營養價值都很高,很受市場歡迎。”李光華一邊撿蛋一邊説。
2022年8月,一波疫情突如其來,李光華一度非常艱難。“那時都在封控,物流不暢通,銷售不行。而且飼料進不來,鵪鶉就挨餓。”李光華告訴記者,當時他有個親戚在外地養鵪鶉,因為運飼料的貨車進不了村,一下就損失了20多萬元。有了前車之鑒,李光華及時向童家鎮鎮政府求助。鎮政府指派人員上門,積極協調保障貨運車輛進村,李光華的養殖場終於渡過難關。
新年有何規劃?李光華自信滿滿:“鵪鶉蛋雖然個頭小,但是市場前景好。做得好,銷量不愁,就是我們的致富‘小金蛋’。我今年準備擴大養殖場地,擴大到近千平方米,養殖鵪鶉10萬隻。合作社還將帶着劉家村、童家村的村民一起幹,讓更多村民嘗到鵪鶉蛋的‘甜頭’。”(記者 陳旻)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本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