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集聚創新人才 激發創新活力
——代表委員共話科技創新
冬日的暖陽照耀著大地,2023年省兩會拉開帷幕。來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委員帶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喜訊相聚盛會,暢談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對企業發展壯大、對提升工作生活品質帶來的變化。
5G+智慧工廠裏,全自動智能流水線高速運轉,一件件半導體元件産品制造出來;智慧臍橙園內,果農通過手機調節灌溉時間和灌溉量,一個個金黃飽滿的臍橙綴滿枝頭……大家的熱烈交談中,滿是對科技改變生活的欣喜,滿是對以科技提升産業發展競爭力的期待,滿是對投身全面建設創新江西的激情。
他們是一個高度關注科技創新的群體,他們口中的高頻詞是“創新鏈”“産業創新”“創新驅動”。在全面建設創新江西的徵程中,他們有很多體會感悟,也有著不少良言善策。
“江西創新創業的人才越來越多、氛圍越來越好。”省人大代表、江西耐樂銅業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馬力對此感觸頗深。馬力是江西人,2015年,他返鄉就業,從浙江耐樂銅業有限公司調到江西耐樂銅業有限公司工作。“剛來的時候,熱管用無氧銅管制造核心技術被外企壟斷。我們用了7年時間,研發性能極接近但成本更低的産品,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回首返鄉的7年,馬力充分感受到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公司申請並取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有30項、PCT專利有2項,公司營業收入從15億元增至50億元。
“企業的出路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離不開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在其中發揮更大作用。”馬力認為,政府應當進一步促進校企産學研合作,引進相關領域專家,組建項目組對技術壁壘開展協同攻關;應當持續完善激勵政策,為研發人員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省政協委員、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劍帶來了一份題為“加大科技創新支援力度”的建議。他認為,要想牢牢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抓住發展先機,一方面,企業應該當好創新的“主力軍”“急先鋒”;另一方面,政府應針對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給予更多政策傾斜,提高創新成果的轉化率,提升創新主體的熱情,打通創新“最後一公里”。
作為泰豪“二次創業”領軍人,楊劍深知創新的重要性。多年來,楊劍和他的管理團隊搭建起三級研發體係,深化與科研院所的研發合作;成功保障“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參與北京冬奧場館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以艦用信息化産品裝配福建艦。“我堅信,有越來越寬鬆的創新環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創新,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創新,全面建設創新江西未來可期。”楊劍説。
推動科技創新,搭建平臺是關鍵。省政協委員耿大新關注的話題,就是創新平臺的搭建。他認為,我省應加強不同類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完善科技創新平臺考核激勵機制,探索市場化科技創新平臺運作機制,推動大型儀器設備、數據庫、研究成果等跨平臺共用,避免重復研究。
擔任華東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院院長、科研處處長的耿大新的一項重要職責,便是參與學校科研平臺管理。工作中,他深刻認識到科研平臺的重要作用。2021年5月,華東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性能監測與保障國家重點實驗室發揮平臺優勢,將科研成果用于武吉高速九嶺山隧道養護作業中,使隧道修復工期由原定的90天降至23天,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實現多項維修養護工作同時進行,減少維修養護成本7370萬元。(熊修吉 記者 張瑞穎)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