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綠色發展 盡享“詩與遠方”
2022-11-25 09:30:08 來源: 江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原標題:共享綠色發展 盡享“詩與遠方”——南昌市獲評“國際濕地城市”的背後

  四面碧樹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南昌,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一座路暢樹綠、碧水藍天的城市。

  前不久,從《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瑞士日內瓦分會場傳來喜訊,南昌正式獲頒“國際濕地城市”證書。這是濕地生態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代表着一座城市濕地生態保護的最高成就。

  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深度融合。近年來,南昌市充分利用獨特的資源稟賦,加強濕地生態恢復,加大候鳥保護力度,開展城市綜合水體治理,打造都市國際觀鳥品牌。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城市與濕地融合律動的優美畫卷,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底色。

  城市與濕地共生

  “一江十河串百湖”,地處鄱陽湖之濱的南昌,一條贛江穿城而過,十余條河流和數百個湖泊星羅棋佈,裝點出一座天然的“濕地之城”,勾勒出獨特的城市生態輪廓。

  南昌濕地資源稟賦優越,全市天然水域及濕地面積為12.6萬餘公頃,其中湖泊水面、河流水面共5.1萬餘公頃,濕地(內陸灘塗)7.5萬餘公頃,天然水域及濕地率為17.5%。

  近些年,南昌市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加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修復,實施全流域生態保護,通過截污納管、水系連通、自然岸線恢復、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恢復等措施,修復受損的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

  正是一以貫之地把保護擺在第一位,才有了英雄城水城共生,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獨特風貌。翻開南昌的“濕地圖鑒”,共有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2處國際重要濕地,瑤湖、青山湖、青嵐湖、軍山湖等4處省級重要濕地,南昌縣澄碧湖、南昌高新區瑤湖等5處省級濕地公園,以及1處縣級濕地保護區南昌縣三湖縣級自然保護區。

  此外,南昌還依託象湖、艾溪湖、瑤湖、梅湖等城市內湖泊河流,打造集市民休閒游憩與生態保護於一體的城市水體、濕地公園28處,積極建設打造贛江撫河沿岸的城市景觀帶,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已基本形成了以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省級濕地公園、地方級自然保護區、重要候鳥棲息地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共同點亮南昌市的生態地標。

  循着更好地保護水資源,守護一城濕地的理念,南昌市嚴厲打擊非法採運砂、清理關閉非法砂場、切割淘汰非法船隻、取締非法灘塗造船、突出打擊砂霸安民,贛江等水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這是城市與濕地共生的魅力。

  生活與濕地共融

  城水相依,水城相融。在南昌,濕地既是河流湖泊的縱橫交錯,也是老百姓家門口的湖光水色。

  推窗見綠、出門見水。“原來,河裏都是淤泥和垃圾,經常有一股臭味飄出來,兩岸也是雜草叢生。”家住新建區烏沙河附近的居民鄧女士見證了烏沙河的變化,“經過綜合治理,現在河水清澈、環境怡人,我們每天都來這裡散步。”

  河暢水清景美,生活與濕地共融。自2017年起,南昌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逐步展開,實施了幸福渠、梅湖、烏沙河等一批涉水改造項目,城市濕地、水系生態修復成效顯著。截至目前,該市已投入700多億元用於城市水體綜合治理,實施一系列水系連通、提升水質、保障飲用水源等項目;全面加強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天然水域實行“人放天養”;推進全市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實行污染物總量減排,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産和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南昌市濕地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法”的保護管理模式。

  南磯濕地保護區通過創新設計“協議管湖”的社區共管模式,與新建區南磯鄉協商協議,使得碟形湖保留了生態用水、保持了對越冬水鳥的承載能力。“協議管湖”實施後,2021年保護區內越冬水鳥數量峰值和累積數量均增加到上一年度的1.5倍左右。

  如今的南昌,“一湖三脈,兩屏多廊,藍綠交織,人鳥共生”生態格局正加速形成,高樓林立間藏着綠色河湖,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着濕地帶來的綠色空間,享受着綠意盎然的城市濕地生活。

  走進艾溪湖濕地公園,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鳥兒自由飛翔;寬廣的草坪上,三五成群的市民圍坐在一起呼吸新鮮空氣……艾溪湖濕地公園如今已是南昌市民的網紅打卡點。“艾溪湖濕地公園吸引我的不僅是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是這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氣氛。在這裡,我們能遠離城市喧囂,全身心地親近自然、感受生態。”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每逢周末,他總喜歡帶上家人來到艾溪湖濕地公園游玩。

  這是生活與濕地共融的魅力。

  候鳥與濕地共舞

  候鳥是濕地的“精靈”。鄱陽湖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和中轉站,良好的濕地生態環境每年為全球數十萬隻水鳥、75%以上的東方白鸛和98%的白鶴提供越冬棲息地。據最新監測統計,南昌共有冬候鳥133種、夏候鳥60種、旅鳥64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83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16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67種。

  圍繞保護濕地候鳥資源,緩解湖區“人鳥爭食”的矛盾,南昌市爭取項目資金,用於對鄱陽湖周邊因保護濕地和候鳥而受損的農戶合理開展生態補償,開展周邊社區環境整治,加強濕地巡護與監測,在南磯濕地保護區、青嵐湖等鄱陽湖重要濕地區域設立視頻監測監控站點,提升對重要濕地的全天候監測能力。同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源頭治理,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改善候鳥棲息地環境。加強小微濕地建設,維護生物多樣性,恢復濕地生態功能。

  隨着生態系統質量日益提升,南昌的珍稀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時隔40餘年,江豚再次嬉戲於贛江揚子洲水域;全球95%以上的白鶴、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在鄱陽湖越冬,“候鳥天堂”成為南昌又一城市名片。

  今年鄱陽湖出現了持續乾旱,對候鳥越冬産生不利影響,南昌市提前研判,進一步加強對越冬候鳥棲息地的保護及食源管理,科學管控湖區碟形湖水位,積極維護候鳥食源地。營建候鳥後備“食堂”,開展受損農作物補償工作,在高新區鯉魚洲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內1050畝人工濕地種植蓮藕等農作物,以保障候鳥食物,預留核心區域周邊1000畝稻穀作物田地,作為越冬候鳥食物補充區,購置準備稻穀1.5萬公斤、玉米1.5萬公斤,擬在候鳥食物匱乏急需補充時進行投放。同時,對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周邊4000米渠道進行清淤疏浚,實現水系循環流動,優化候鳥越冬水環境質量;購置抽水泵5&,在藕田田塊打深水井3口,以充分保障越冬候鳥棲息區域人工濕地水源。

  水光瀲艷、萬物茂盛,一江清水繞豫章;湖清水綠、魚鳥歡歌,江豚候鳥如期至。

  這是候鳥與濕地共舞的魅力。(記者 宋思嘉)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曉震
加載更多
新華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應屆高校畢業生公告
新華社江西分社2023年招考應屆高校畢業生公告
冬候鳥抵達鄱陽湖
冬候鳥抵達鄱陽湖
千年藥鄉 雲端藥博——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
千年藥鄉 雲端藥博——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
我們是中國記者!
我們是中國記者!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5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