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事新説|鄱陽湖畔的護鳥故事:從“為鳥留食”到“為鳥留水”
2022-11-15 15:45: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南昌高新區鯉魚洲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與鄱陽湖僅一堤之隔。如今,大堤一側的鄱陽湖,因今年持續幹旱,變為大片草洲;另一側的白鶴保護小區,一塊塊藕塘中灌滿著水,許多候鳥在田間嬉戲覓食。

  一堤之隔,緣何有如此不同的景象?這一切要從候鳥説起。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不見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眼下正值候鳥南遷越冬季,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每年約有70萬只候鳥來此越冬,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鶴,70%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珍稀候鳥。

  今年鄱陽湖遭遇持續幹旱,為了讓候鳥安然越冬,當地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為鳥留水”。

  為了確保1050畝的白鶴保護小區裏面有水源,在旱情早期,當地政府便提前做好準備將水蓄滿。到了9月份中旬幹旱中期時,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又根據實際情況,在保護小區內打了三口電機井,以地下水來保障藕塘正常的灌溉用水。

  作為我國最大淡水湖、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是世界觀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從“為鳥留食”到“為鳥留水”,鄱陽湖畔一個個鮮活的護鳥故事,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策劃:沈錫權

  監制:李興文

  統籌:胡錦武、劉彬

  撰稿:郭強、陳毓珊

  出鏡:陳毓珊

  攝制:余剛

  編輯:李宗胤

  制作:新華社江西分社綠動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新華社音視頻部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凱豐
載入更多
冬候鳥抵達鄱陽湖
冬候鳥抵達鄱陽湖
千年藥鄉 雲端藥博——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
千年藥鄉 雲端藥博——2022浙江省中藥材博覽會
我們是中國記者!
我們是中國記者!
【新華訪談】梅亦:做優鄉村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訪談】梅亦:做優鄉村旅遊 助力鄉村振興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9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