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南昌高新區鯉魚洲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與鄱陽湖僅一堤之隔。如今,大堤一側的鄱陽湖,因今年持續幹旱,變為大片草洲;另一側的白鶴保護小區,一塊塊藕塘中灌滿著水,許多候鳥在田間嬉戲覓食。
一堤之隔,緣何有如此不同的景象?這一切要從候鳥説起。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不見雲和日,落時不見湖邊草。”眼下正值候鳥南遷越冬季,鄱陽湖是亞洲最大的候鳥越冬地,每年約有70萬只候鳥來此越冬,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鶴,70%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珍稀候鳥。
今年鄱陽湖遭遇持續幹旱,為了讓候鳥安然越冬,當地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為鳥留水”。
為了確保1050畝的白鶴保護小區裏面有水源,在旱情早期,當地政府便提前做好準備將水蓄滿。到了9月份中旬幹旱中期時,鄱陽湖水位持續下降,又根據實際情況,在保護小區內打了三口電機井,以地下水來保障藕塘正常的灌溉用水。
作為我國最大淡水湖、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是世界觀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從“為鳥留食”到“為鳥留水”,鄱陽湖畔一個個鮮活的護鳥故事,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真實寫照。
策劃:沈錫權
監制:李興文
統籌:胡錦武、劉彬
撰稿:郭強、陳毓珊
出鏡:陳毓珊
攝制:余剛
編輯:李宗胤
制作:新華社江西分社綠動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新華社音視頻部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本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