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軌道+公交+慢行 讓出行低碳又便捷
南昌全力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
小區門口,公交無縫接駁地鐵,出了地鐵站,共享單車隨取隨用……這些場景已成為南昌市民出行的日常。近年來,我市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軌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網融合,着力構建“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車、5公里公交、長距離軌道為主”的一體化公共交通體系,有效滿足了市民多層次出行需求。
融合升級 出行更便捷
“以前上班可沒現在方便。”9月27日,市民李琳娜和往常一樣,算好時間再從家裏出發走去公交站&,“我在高新區上班,以前都是公交203路轉220路,一旦遇上早高峰堵車,路上的時間就不好把控。前段時間,我發現203路實現了與地鐵的接駁,通勤時間變短,現在我比之前晚15分鐘出門也不會遲到。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老城區、紅谷灘區逛逛也很方便。”
南昌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先”,不斷豐富公共交通運輸服務方式,提升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需求。目前,南昌軌道交通線網共開通運營線路4條、運營里程128.45公里;全市公交車輛總數為4340輛、公交線路總計402條、公交場站共105個。全市軌道交通站點100米範圍內公交線路接駁比率達100%,公交出行分擔率提高到36%,綠色出行比例達76%。
為進一步優化公交運行環境,南昌還積極建設公交專用道網絡,實施信號優先工程。據統計,中心城區設置公交專用道161.42公里,早晚高峰期間常規公交車速提升,公共交通服務的質效顯著提高。“公交優先是緩解城市擁堵的重要手段之一,公交專用道的建設在時間和空間上給了常規公交更多‘路權優先’的保障。根據最新規劃,南昌還將建設150余公里的公交專用道,進一步提升公交服務水平,促進城市交通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政科副科長王應華説。
科技助力 出行更智慧
出門前打開手機“掌上公交”APP,先查看要乘坐的公交車到了哪兒,算好時間出門、避免過長時間等待;點擊“鷺鷺行”APP,可實時查詢地鐵線路信息……自從有了這幾個“公交神器”,市民對南昌公共交通好感倍增。
“車到哪了,手機上一目了然,可以掐着時間出門。而且線路開收班時間、站點分佈、同站換乘線路等信息,用手機隨時隨地可以查到。”用市民王芳的話説,多年前期盼的“人到站、車靠站”已成為現實,過去公交“人擠人、背貼背”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這得益於南昌大力推進“智慧公交”建設,借助大數據&&,利用車載、站&、場站等監控攝像頭,結合智能調度系統,可以實時查看線路運行狀況,跟蹤客流動向,及時調整班次和運力。
南昌還依託覆蓋全市公交車的智能調度終端、超過2萬路視頻監控、一卡通和電子支付信息感知設備,構建了多元化、立體化公共交通信息智能感知體系,為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智能化提供了數據支撐。目前,我市已建成超447處公交電子站牌,特別是今年以來,南昌公交站&還“上新”了不少全新的電子站牌,顯示詳細線路走向、車輛具體位置以及到站時間,讓市民能更加精準地安排出行計劃、乘車路線。
此外,我市地鐵、公交全部支持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以及銀聯、支付寶、微信乘車碼掃碼等多種無現金支付方式,公交出行便捷度、滿意度得到極大提升。
綠道串聯 出行更低碳
9月27日19時,正值晚高峰。地鐵1號線衛東站,乘客們魚貫而出,站外等待他們的則是一排排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陸續進站的接駁公交。市民肖舒雲每天的通勤都是通過共享單車或者公交、地鐵完成。“現在,南昌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出了家門就有公交或者共享單車,無縫接駁地鐵,非常便捷。”肖舒雲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她就選擇騎行,不想騎行的時候地鐵站也有直接到家附近的公交。
近年來,為更好地實現“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提供多樣化的通勤方式,南昌不斷織密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接駁網,逐步實現現有軌道站點與周邊商業互聯互通全覆蓋。依託軌道交通重構公交線網,優化公交出行線路,開通家企專線、家校專線等定制公交,開闢公交旅游線路等,滿足高品質出行需求。同時,在軌道、公交站點有序規劃共享單車停放點位,實施精準調度。目前,南昌引入多家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共投放共享電動車11萬輛,日均使用次數約39萬次,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此外,南昌大力推進綠道建設,且注重在建設過程中主動連接城市的主要交通樞紐和換乘設施,同步配套公共自行車換乘站點,打造“零距離”的換乘環境,實現綠道與其他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為南昌市民提供一套親近大自然的慢行系統。今年,南昌還將依託現有的慢行系統建設、游步道建設,新增城市綠道長度約100公里,並通過“微整形、小調整”的方式,因地制宜打通關鍵節點,把不連續的綠道進行連通連接,方便市民步行、騎行,讓綠道更暢通、交通更環保、出行更低碳。(記者 蔡歡)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