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減了負擔 多了快樂
2022-09-19 08:56:14 來源: 江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圖集

    “孩子更快樂、更開朗了,再也不用奔波在不同補習班之間,家長的焦慮也減少了。看來‘雙減’真的很有必要!”日前,在南昌市東湖小學舉辦的一次家校溝通會上,蔡女士説出了學生家長對“雙減”的切身感受。

    如今,“雙減”政策已落地一年。一年來,“雙減”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走訪了一些中小學。

    課外教培機構“退燒”,課內教學品質提高

    “以前,給孩子報了不少培訓班,課程排得滿滿的,不少時間還折騰在路上。”蔡女士説,“雙減”政策落地後,她的孩子不再上培訓班了,有了更多課余時間,現在孩子課後打羽毛球、畫畫,盡情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記者走訪發現,一年來,校外培訓亂象得到有效治理,熱度逐步降溫。告別了學科類補習“報班熱”,學生有更多時間拓展興趣愛好,在實踐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增強體質、愉悅身心。

    在“雙減”設置的“紅線”之下,我省拿出了堅決治理到底的氣勢,對校外培訓機構常態運營監管力度前所未有。省教育廳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8月開始,11個省直部門就聯合在全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學科類培訓機構集中專項治理行動,在全省統一建立了每日一調度、每周一報告、每半月一通報制度以及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等,還開展省級專項督查檢查、聯合暗訪、學科類培訓治理“回頭看”等行動。利劍頻出,對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行為産生了強大威懾力。數據顯示,一年來,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由3000余家壓減至26家,壓減率達99.15%。同時,我省嚴厲查處各種隱形變異違規培訓,積極推進文化藝術、體育、科技類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監管。

    教培機構“退燒”了,與之對應的是,課堂學習更高效、高質了。

    課時目標、課前預習作業、課中學習任務、課後延展作業……在南昌市東湖小學,記者看到,每堂課、每次作業均按照結構化教學進行了精心設計。該校副校長熊倩告訴記者,去年“雙減”政策全面實施,給學校和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省教育廳專門研究制定《江西省義務教育教學基本規范》《江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導學校嚴格落實課程設置實施方案,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學校根據規范和要求,在教研教改上下功夫,“盡量減少因教學重點不突出、方法不得當、教學內容繁冗蕪雜而導致學生學習困惑。”熊倩説。

    作業減負提質,課余生活豐富多彩

    採訪中,南昌市東湖小學一份“東湖區小學作業設計清單”吸引了記者的注意。以小學語文二年級《我是什麼》這篇課文為例,清單從教學目標、課堂需完成的學習目標、需通過作業鞏固和提升的目標、作業內容及預計完成時長四個板塊,將作業目標細化到了每一道習題。作業中刪去了機械、重復性習題,增加了諸如“試著畫一畫水的變化導圖”“將水的變化講給家人聽”等探究類、活動類作業。熊倩認為,這些趣味性、創意性作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考查了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也更快樂了。

    走進南豐縣嘉禾小學,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們用稻稈、麻繩、冰棒棍、廢舊塑膠制作的筆筒、房屋模型、農具、擺件等手工作品惟妙惟肖、生動活潑。

    興國縣80多歲的竹編老匠人許老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竹編手藝竟會成為當地學校課後服務的特色課程。每隔一周,楓邊中心小學師生就會來到許老家,學習竹編技藝。

    做好“雙減”工作,學校提供好課後服務是關鍵一環。各地各校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積極探索各種課後服務舉措,讓孩子們在有特色、有意義的課後服務活動中開拓視野、收獲成長。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部落實課後服務時間“5+2”要求,參與課後服務的學生近460萬人。

    充實放松、快樂倍增,是記者採訪中聽到的高頻詞,是孩子和家長們對“雙減”最直接的感受,也是實施“雙減”政策收獲的回音。在一份全省300余萬名學生家長參與的對校內減負提質滿意度調查中,學生和家長滿意度均超過96%。(王鋒旗 記者 李 芳)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凱豐
載入更多
江西新余:五彩斑斕“曬秋”忙
江西新余:五彩斑斕“曬秋”忙
古風古韻迎中秋
古風古韻迎中秋
鄱陽湖畔多舉措供水抗旱 保障糧食生産
鄱陽湖畔多舉措供水抗旱 保障糧食生産
鄱陽湖畔抗旱保生産
鄱陽湖畔抗旱保生産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1344112901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