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説“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江西豐城小夥陳庚生卻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一“常言”。已經耄耋之年的父親由于中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陳庚生不忍其無人照料,便決定帶著父親遠赴1000公里外的廣西玉林打工,一邊謀生,一邊照護,這一堅持就是5年。
1988年出生的陳庚生是家中獨子。與許多人相似,年輕時的他寧願獨自在外漂著,也要遠走他鄉。20年前,母親早逝。6年前,年近八旬的父親陳發芽突發中風,又讓他身陷兩難:要麼外出打工,父親便無人照料;要麼留守家中,但這意味著坐吃山空。
2017年秋天,29歲的陳庚生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選擇:帶著父親去廣西打工。
陳庚生説:“他這麼多年把我帶大,我也沒有來得及報答他的養育之恩。在那種情況下,把他丟下不管,或者送到養老院,或者請人家照顧,我都是不放心的。不管考慮到什麼樣的困難、怎麼樣的情況,我就決定把他帶出去,自己邊上班,邊照顧他。”
就這樣,父子倆踏上了離家的旅程。
而抵達廣西的當天,陳庚生就遇到了難題。
“因為我帶著老爸這種情況,人家不會租房子給我,這是我在外面遇到一個很大的難題。”他説,“我現在租這個房子,説真的已經打了30多個電話才找到。我老爸80多歲,我説他70歲。他是中風,我説他腿摔到了,因為我很怕人家去了解這種情況,不會租給我。”
從此,陳庚生開始了5年周而復始的生活:父親動彈不得,喂飯、翻身、拍背、梳洗都得在床上完成。遇上父親“鬧騰”的時候,隨手拔了導尿管,陳庚生又得反覆“折騰”到深夜。而這些“日常”都是他在工地上忙碌了一整天後,見縫插針做的。
也正因如此,身材高挑、濃眉大眼的陳庚生依舊還是個“單身漢”。生活單調、家庭負累,讓陳庚生覺得自己難有機會。
閒暇之余,陳庚生喜歡將心情記錄在日記本裏,也不忘在最後寫上一日的花銷,即便是給父親醫病的費用已佔了一半,也要提醒自己頭一日有不該花的錢,第二日得省下來。
這5年,陳庚生吃著常人難吃下的苦,也忍受著非同尋常的寂寞。每當過年回家時,別人車中裝著滿滿的年貨,而他帶的是中風的父親。陳庚生總是會將汽車後排的座椅卸下,給父親舒舒服服鋪張“床”。爺倆過年回家一路走走停停,陳發芽在兒子的懷抱中上車、下車。沿途停留時,陳庚生會用視頻記錄當下,證明自己曾經來過。
一肩挑著數十斤重的鋼筋,一肩擔著為人子的責任,陳庚生仍將笑容挂在臉上。正因為“愛”,支撐起了這對相依為命的父子1800多個日日夜夜。
就在最近,陳發芽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幾番住院不得好轉後,陳庚生想起父親清醒時落葉歸根的心願,便馬不停蹄驅車往回趕。
回到這個還來不及修補的老家中,陳庚生懸著的心才平復了一些。他説,此番父親的狀況若是能好轉,還是想帶著父親去廣西。“無論何處,有他才像個家。”
策劃:沈錫權
監制:李興文
統籌:胡錦武、劉彬
撰稿:陳毓珊
出鏡:戴艷
攝制:王中慶
海報:周淵渟
技術:任剛、何隆勤
編輯:李宗胤
制作:新華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新華社音視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