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又到了草木蔥蘢的季節,盡管祖祖輩輩看慣了這樣的景象,如今江西人卻把山林看得更重了——因為這裏的好空氣已被“明碼標價”,每噸能“賣”50元的好價錢。青山不僅有“高顏值”還有“高附加值”,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贛南崇義縣麟潭鄉獨石村村支書黃德順,是當地好空氣的“賣主”之一,他們村被3.4萬畝的龍峰林場環抱。靠山吃山,是獨石村1600多人的活法,在黃德順看來,過去只能窮守,既是因為工業落後富不起來,也因保護山林沒有直接經濟收益。
改變,源于一次嘗試。去年,森林覆蓋率高達88.3%的崇義縣被確定為江西省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地區之一。當地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帶著省裏的專家進行評估,核算出3.8萬余畝山林可用于林業碳匯交易,預計未來10年的固碳量達30萬噸。當時,“黃德順們”還不理解什麼是林業碳匯。
為了能讓村民們看見收益,更是為了能讓“沉睡”的好空氣從林間走向市場,江西公共資源交易集團上線江西碳中和平臺,挂牌交易贛州崇義等3個經營試點的林業碳匯總量。
根據當前碳匯交易市場行情和減排企業成本,江西省公共資源交易集團會同環保和林業部門共同議定了每千克0.05元的林業碳匯交易價格,也就是每噸能“賣”50元。這一價格正在被市場接受,今後還會根據供需關係調整。
好空氣雖“多”,也不能“賤賣”。實際上,在過去的2年裏,老區的好空氣已經出現漲價態勢。翻閱新華社2年前的報道,當時江西的1噸好空氣預估每噸值35元左右;如今,每噸能“賣”50元,而且是實實在在的交易價格。
好空氣“漲價”的背後,不僅是交易機制逐漸捋順,也得益于“降碳、控能、增惠”的理念深入人心,百姓們認為“生態好就是家底足”。
截至目前,江西自願碳減排市場已完成林業碳匯交易121萬宗,交易量近5萬噸。交易所得將每隔一段時間反饋給保護山林的人,真正實現讓黃德順這樣的保護者受益。
點“碳”成金的故事啟示我們:一方面,保護綠水青山除了能帶來巨大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也在逐漸顯現;另一方面,只要完善生態産品價值轉換機制,“青山變金山”正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策劃:沈錫權
監制:李興文
統籌:胡錦武、劉 彬
撰稿:黃浩然
出鏡:戴 艷
攝制:王中慶
海報:唐子蘭
技術:任 剛、何隆勤
編輯:李宗胤
制作:新華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新華社音視頻部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