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餘鋼鐵集團是江西的明星國企,為新餘市貢獻了80%的GDP和超過三分之一的稅收。去年底,企業營收更是衝破“千億大關”,躋身中國鋼企第一方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勢頭正好的企業,它的“掌門人”劉建榮在和我們交流時,卻沒有津津樂道於業績描繪,而是自爆“家醜”,講述了新鋼發展面臨的種種問題和挑戰。他甚至憂心忡忡地説:“新鋼再不改革,將危機重重。”劉建榮究竟“憂”在何處?
第一憂,在大量“差不多”産品中難挑精品。初到新鋼,“寶武係”出身、執掌過全國多家鋼鐵企業,被稱為“改革派”的劉建榮就看到了新鋼發展的局限:雖然産量已達千萬噸,在“雙碳”背景下,以産量求生存的發展模式顯然已“不合時宜”。劉建榮説,新鋼地處江西腹地,在資源、物流和市場上沒有優勢,唯有降成本、提質量才能取勝。
第二憂,許多管理模式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幹部連基本的管理常識都不懂。”這是劉建榮深入了解新鋼管理體系後的感觸。僅上下班制度有七八種;礦産採購,有進口礦跟國産礦,並且由不同的公司管理;銷售更是混亂,生産部門都在網上賣産品。這讓劉建榮覺得,不來一場“傷筋動骨”的改革,難以徹底扭轉管理落後的局面。
第三憂,企業上下充斥着“官本位”思想。對於管理中存在的亂象,不少職工深惡痛絕,卻沒有人敢站出來提改革。有幹部説,因為一旦整合管理權限就觸碰了別人的“蛋糕”。一家擁有2萬多名職工的大型國企,領導層級繁多。人人都當“老好人”,發現問題都不説,誰都不願意當“出頭鳥”,結果就是越往上越聽不到真話,大量問題“拖而不決”。
憂患意識是發展的“清醒劑”。過去一年,劉建榮帶領團隊從憂心處發力,陸續啟動了四輪改革,推動新鋼“爬坡過坎”,初見成效。作為江西省舉足輕重的企業,新鋼在旁人看來的“好勢頭”中保持着深刻的憂患意識,並以直面問題的胸襟和膽魄,不斷推動改革走深走實。
策劃:沈錫權
監製:李興文
統籌:胡錦武、劉彬
撰稿:吳鍾昊
出鏡:劉彬
攝製:肖模浩、梁楚煙
海報:肖模浩
編輯:李宗胤
製作:新華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
出品:新華社江西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