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環境治理注入“智慧基因”——南昌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
秋水廣場
“有了這個大數據&&,各類大氣、水、企業排污等生態環境數據都可以隨時查閱,工作起來方便多了。”日前,在審核一家企業報送的環評項目資質時,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在打開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查閱該企業排污情況時如是説道。
生態環境信息化是生態環境管理與決策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南昌市生態環境局以“全面感知、標準引領、&&支撐、智慧應用”為主線,建設了 “大&&、大整合、大數據、大協同”的環保大數據&&,以“一網、一庫、一雲、一圖、一&&”為主幹,結合環境數據挖掘、分析與輔助決策等手段,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的智慧應用,科學解析和預測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逐步實現環境監控的智能化和環境管理的智慧化。
“千里眼”實時監測數據
在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指揮中心,大屏幕實時展示着南昌市最新的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企業在線監控、揚塵視頻、秸稈燃燒視頻等監測數據。
日前,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忽然彈出一條預警信息,同時,工作人員手機上的南昌市智慧環保APP上也顯示同一條信息,“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G6001南昌繞城高速饒家附近發現有焚燒物在燃燒”,工作人員立即通過&&調看了前端智能感知設備拍攝的該地點實時畫面,確認屬實後,大數據&&快速智能下發任務指令並通過南昌市智慧環保APP發送給相關執法人員。
執法人員收到通知後立刻趕赴現場,發現燃燒物為雜草,過火面積為35平方米,經過處置後,火被熄滅,避免了對大氣環境造成進一步污染。“秸稈露天燃燒是空氣污染物的一個重要排放源,尤其對空氣質量中的PM2.5影響較大。”執法人員&&,“自從有了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加持’,我們對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現速度更快、處置更及時精準,這一次30分鐘就全部處置完畢。”
據悉,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已歸集2900個元數據,創建了近450個資源項,匯聚了水、氣、污染源、環境管理等各類生態環境數據約5000萬條,實現了生態環境信息數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共享交換管理,健全了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提高了環境監管能力。工作人員坐在指揮中心,就能依靠這雙生態環境監控的“千里眼”,實時掌握南昌市環境質量狀況。
“一年多來,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打破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了水、氣、污染源、生態環境管理等基礎數據的集成融合、開放共享與統計分析,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數據資源中心,我們利用生態環境數據支撐環境質量預測、污染源溯源、重污染天氣等監管手段,提升生態環境監管的主動性、準確性和有效性。系統上線運行至今已累計發現並處置了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各種問題近500個。”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項目經理蘇萬侗&&。
“零接觸”精準服務企業
今年3月,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讓南昌人的生産、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南昌統一企業有限公司急需於3月底前完成企業生態環境應急備案登記,但因疫情管控要求,無法線下提交材料。在南昌市生態環境局有關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該公司通過登錄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中的“企業服務”&&,在線提交了應急備案的所需材料,環保工作人員對其提交的材料進行了在線審核,審核通過後在線發放了應急備案登記表,整個過程實現了企業“零跑腿”,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了便利。“以前,應急備案登記需要打印大量證明材料送到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現在只需要線上提交,疫情期間也不受影響,整個過程中一直都是數據在跑,人員一次不跑,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南昌統一企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南昌統一企業有限公司借助線上服務完成生態環境業務事項登記的事例,是南昌市生態環境局以數字賦能“零接觸”式服務的一個縮影。
“為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設立了‘零接觸’式的企業應急備案、信用修復、排污許可標識申請等多個創新應用場景,優化企業服務模式,讓數據多‘跑腿’、人員少跑甚至不跑腿,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目前,該系統已接入了南昌市690家生態環境重點管理企業,累計服務企業近百次。此外,在大數據&&‘政策直達’欄目中,還可精準點對點將政策發送到企業,受到了企業一致好評。”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大數據&&技術人員劉偉告訴記者。
南昌市生態環境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周翊&&,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建設,初步形成了生態環境數據的整合共享與綜合分析能力,為環境管理和決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支撐。
暢通線上渠道 解決群眾訴求
為了方便社會大眾向生態環境部門提供意見建議、反映問題線索,南昌市生態環境局還在“南昌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內,設置了“環保問題線索徵集”功能。群眾可隨手拍下環境問題並上傳,向生態環境部門反映問題和線索,打造“零接觸”式接訪和受訪,進一步拓寬了信息來源、提高了群眾愛護環境的意識。
市民該如何利用微信反映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5月25日,記者體驗了環境問題反饋流程,關注“南昌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後,點擊辦事服務,進入“環保問題線索徵集”。頁面顯示“工地揚塵”“黑煙車”“工業噪音”“偷排漏排”“我的反饋”五大模塊。其中,前四個模塊主要用於社會公眾對身邊發現的有關環境問題線索進行填報(包括事件的過程、內容詳情、發生時間、發生地址等),填報的信息將由相關業務科室進行處理和反饋。工作人員收到問題線索後將及時進行處理和反饋。
完成線索填報後,點擊“我的反饋”,在該模塊中,可以查看到所提供的問題線索、線索的處理狀態及反饋內容。同時,該功能支持對線索的類型和狀態進行篩選及快速查詢。今年2月上線以來已發現、接收並處置了包括揚塵、噪音擾民、偷排漏排等各類有效線索數十條。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持續推進南昌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的建設,充分發揮數字賦能效應,進一步破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持續強化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積極推動生態環境領域雙‘一號工程’走深走實。”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記者 劉文君/文 馬悅/圖)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