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種田 逐夢新天地
2022-05-06 09:19:36 來源: 江西日報
關注新華網
關注頭條江西
圖集

  眼下,正值稻油輪作繁忙時節。在余幹縣梅港鄉赤嶺村一塊剛收割完油菜的稻田裏,一名農機手正熟練地操控農機,來回翻耕稻田。這名農機手是返鄉務農的“90後”大學生程鵬。

  程鵬出生在余幹梅港鄉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跳出“農門”曾經是他的夢想。但7年前,他從大學畢業後,選擇了返鄉當農民。

  “回鄉種田有啥出息?”“種田還用得著去讀那麼多書?”……程鵬返鄉種田,不僅他的父母有看法,村民更是一片質疑聲。為此,他下決心要在種田這件事上搞出點“名堂”來。

  “用牛耕地,人工插秧、收割稻子……很苦很累,還收益不高。”程鵬説,種田絕不能走父輩的老路,要用科技種田。

  2015年,程鵬在父母的幫助下,成立了江西林發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現代工廠化育秧技術,這也是我省首個民辦工廠化育秧企業。但對於工廠化育秧技術,很多村民擔心産量不高,不願意購買他培育出來的秧苗。

  “剛創業,就欠下了300多萬元債務。”幸好余幹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程鵬的困境,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一方面發放100萬元貸款,一方面讓他把一批又一批農戶帶進縣鄉農技免費培訓班,讓農戶開了眼界,也推廣了相關科技種田的技術。很快,原本不相信工廠化育秧技術的農戶,紛紛訂購程鵬培育的稻秧。

  有了業務,程鵬的公司緩了過來,但這僅僅是開始。程鵬意識到,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種田的人越來越少,科技種田一定有前景。於是,他惡補種糧知識,並刻苦鑽研拋秧機、無人植保機等操作技術。

  “大學生種田就是不一樣,操控一台無人機,一天可以噴灑農藥好幾百畝,頂得上二三十個勞動力。”談及程鵬,余幹縣梅港鄉老虎口種田的“老把式”胡祖榮自嘆不如。以前他家16畝稻田,每畝化肥、農藥、打田、收割等成本投入需800元左右,辛苦不説,刨去成本,利潤微乎其微,交給程鵬託管後,農事一概不用管,年終每畝還有500多元的收入。

  通過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種田,程鵬科技種田的路子越走越順暢,不僅還清了創業時的所有貸款,還擴大了規模,公司員工由成立時的5人擴充到36人,全程自主經營的農田達到3000余畝,託管農田達到6萬畝。

  富而思進,程鵬通過建立村企聯盟,及時把種田的先進技術手把手教給周邊的小散農戶,引導他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並為他們提供統一田間管理和代育秧、代整田、代銷售等服務,小散農戶每季每畝可增加200元以上純收入。程鵬也先後被評為江西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西省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等。

  “大學生的舞&不僅在城市,廣袤農村一樣可以成就自己。”程鵬説,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韓海建 記者 洪懷峰)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中慶
加載更多
我們正青春丨這,就是中國青年
我們正青春丨這,就是中國青年
新華雲直播 | 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
新華雲直播 | 南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
【新華訪談】專訪江西理工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溫和瑞
【新華訪談】專訪江西理工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溫和瑞
【新華訪談】汪萬斌:讓古村落“活起來”
【新華訪談】汪萬斌:讓古村落“活起來”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