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5/ 04 15:53:11
來源:新華網

青春的“滋味”丨永遠衝在第一線——江西青年有“贛”勁

字體:

  新華網南昌5月4日電 題:永遠衝在第一線——江西青年有“贛”勁

  新華網 王曉震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一百多年前,那些心懷“國之大者”的五四先賢,為後代留下寶貴的五四精神,成為穿越時空的“青春密碼”,激勵著一代代青年奮勇拼搏在時代需要的第一線。

  抗洪戰“疫”,他們在危難時刻衝鋒在前;鄉村振興,他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農村煥發新貌;創新創業,他們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服務人民……在江西這片紅色土地成長起來的贛鄱青年,總能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衝在一線,讓青春在奮鬥中出彩閃光。

  日前,共青團中央表彰全國五四紅旗團組織和優秀共青團員、共青團幹部。江西共有17個集體,30名個人受表彰(含追授1人)。

  曾經這個世界守護“90後” 現在“90後”守護這個世界

  1991年出生的劉煒瑋,是南昌市西湖區消防救援大隊團總支書記。2020年,江西遭遇歷史罕見洪災,他牽頭組建“團員突擊隊”“英雄城先鋒隊”奔赴上饒鄱陽、九江永修等地,先後參與“7.12”永修縣三角聯圩潰堤救援等任務30余起,營救疏散被困群眾750余人,護送中高考學子120余人,固防堤壩近18公里。

  在這次抗洪搶險中,全省各地、各單位組建起上千支青年突擊隊,數萬名團員青年報名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特別是供電、供水、煤氣、交通等民生領域,火線組建起防汛救災青年突擊隊,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

  “17年前,全世界守護著‘90後’;現在,該換‘90後’來守護世界了。”打開微信朋友圈,這樣的勵志話語,讓萍鄉市第二人民醫院歐陽娟熱血沸騰。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她第一時間寫了請戰書,在隔離病區連續工作16天。

  在抗擊重大自然災害面前,在應對突發公共危機時刻,贛鄱青年的身影始終挺立在一線。

  米拉迪力為一線抗疫人員派送午餐。新華社記者 郭傑文 攝

  近期,南昌突發疫情,除了大量醫護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奔忙“疫”線,還有許多各行各業青年在背後傳遞溫暖:“95後”外賣小哥熊磊變身“大白騎士”,志願服務居民去做核酸檢測;在南昌高新區創業青年米拉迪力送烤馕夾羊肉串給一線防疫人員,溫暖了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共青團江西省委副書記胡振燕介紹,過去一年,江西共青團圍繞“急難險重任務”,社會化組建5400余人的贛青突擊隊,在抗疫防汛等突發事件中積極作為。目前,全省各級團組織動員儲備9萬余名青年志願者,近11萬人次投身疫情防控一線。

  用腳步丈量田間地頭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

  在南昌大學,有一支平均年齡僅28歲的師生團隊,他們用了6年時間,走過江西30多個縣(區),將傳統“稻魚”變為新型“稻漁”,整合、創新、示范和推廣了“稻鱉共作”“稻蝦共(輪)作”等6類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有效助農增收,並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南昌大學師生們在選育婺源荷包紅鯉。新華網發 南昌大學供圖

  南昌大學黨委書記喻曉社表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進程中,廣大青年師生把課堂延伸至田間地頭,用智慧貢獻“南大方案”,付諸實際行動深度融入國家戰略,完成全國首個貧困縣退出評估(井岡山)、連續5年承擔並圓滿完成國家對省級政府精準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分省任務、獲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7項表彰獎勵。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團委書記余玉榮,每年暑假帶領學生奔赴田間地頭開展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累計組織16000余名學子利用假期投身脫貧攻堅,組織13場貧困村特産銷售直播。

  越來越多的青年把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將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今年,共青團江西省委在助推雙“一號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團結引領團員青年勇當生力軍,讓青春力量奔涌贛鄱大地。

  江西省崇義縣左溪村多肉種植基地負責人周江福在打理植物。新華網發 嚴毅君 攝

  崇義縣左溪村創業青年周江福是首批江西省“新時代贛鄱鄉村好青年”,他瞄準當今互聯網風口,把自己種植的多肉植物遠銷泰國、馬來西亞等地。“自己致富的同時,也要反哺家鄉。”創業開始走向成功的他,也將種植、創業經驗傳授給周圍的人,帶動當地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共青團江西省委計劃繼續遴選2萬名“鄉村好青年”,既著力發現本土人才,又以鄉情鄉愁為紐帶,以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等群體為重點,努力把人才“引回來”。與此同時,組建“青聯委員鄉村振興服務團”,舉辦“贛青優品”原産地助農直播,深入開展“返家鄉”“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點燃青春智慧 激蕩創新創造大潮

  南昌航空大學學生劉鑫,出生被確診腦癱。雖然自己患有殘疾,但是看到高位截癱的學長時,他想做一臺“自動爬樓輪椅”來幫助他。在學校支援下,他和團隊一起成功研發出智能輪椅,2020年,該項目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劉鑫在操作機器制作零件。新華網 王中慶 攝

  “青年之所以謂之青年,乃因有青春為伴。而青春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和種種希望如影隨形。”這樣的人生,雖然剛開始就注定了不易,但是劉鑫並沒有屈服,他説:“在這個世界,要麼被困難打敗,要麼就站起來打敗它。”

  在這個青年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的大時代,江西省各級政府和重點企業院校拿出“真金白銀”和激勵機制,鼓勵廣大青年積極發揮聰明才智,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貢獻國家、服務人民。

  過去3年時間,江銅科技創新專利授權增加400余件,省部級獎勵科技成果7項,其中不少是像“高品質銅銀合金線”這樣的“卡脖子”項目,為江西銅業乃至中國銅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係列成果的背後離不開一支富有創造力的青年科研隊伍,其中就包括100多位年輕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為創新發展鍛造了“最強大腦”。

  2021年10月,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江西南昌舉行,共有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4347所院校的228萬個項目、956萬人參賽。經過激烈角逐,南昌大學的“中科光芯——硅基無熒光粉發光晶片産業化應用”項目獲得大賽冠軍。

  在大賽帶動下,飽含著青年學子智慧的“雙創”項目,從“智多多”走向“金多多”。在歷屆大賽優秀項目對接巡展上,總計融資意向金額達37億元,參與的投資機構及投資人達到800個,參與項目數2895個。

  同年,圍繞創新創業,共青團江西省委聯合其他單位舉辦“創青春”“挑戰杯”等賽事活動,實施青創公益支援計劃,幫扶14個青創項目落地轉化。

  日前,胡振燕在“發揮青年力量助力‘六個江西’建設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共青團江西省委將舉辦數字經濟專項青年活動,深化湘贛邊合作區、贛深數字經濟走廊青年人才交流工作,打造數字經濟人才孵化器,讓青春力量在助推雙“一號工程”中熠熠生輝。(海報設計:周淵渟)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亞芬 】
0100702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18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