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南昌10月13日電 題:在這裡遇見“詩與遠方”——南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成效
新華網 殷琪惠
潺潺流水,陽光明媚,石橋邊、綠蔭下,孩童們在溪水中打鬧嬉戲,這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南昌的鄉村,在這裡看見了美好,也遇見了城裏人嚮往的“詩和遠方”。
“如果説脫貧攻堅是一次時代之考,那鄉村振興則是時代之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像是一次單項考試。”南昌市副市長樊三寶説,江西省南昌市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目前看來,整治效果初步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擦亮鄉村“最美底色”
沿着游覽棧道走向湖心的“星光亭”,放眼望去是美麗的荷塘,輕風拂過滿池翠綠的荷葉,三面環水的進賢縣溫圳鎮是有着“進士村”之稱的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垃圾靠風吹,污水靠蒸發,這曾經是楊溪李家的寫照。實地探訪後發現,這裡的新農村已經完成了一次“美麗大變身”。

進賢縣溫圳鎮楊溪李家的游覽棧道。新華網 殷琪惠 攝
“現在村民對這個環境都很滿意,我們打造的目標就是‘一步一景,景景動人’。” 支部書記李燕輝説“我們村一共打造了‘德知園’‘李瑞清故居’等30多個景觀,還建了旅游棧道和湖心亭。”李燕輝介紹説,村裏把水文環境治理當作首要任務,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
南昌市副秘書長王小文稱南昌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目前已經取得了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3+1”的工作成效。全市無害化改廁率為93.4%,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26座,從“三拆三清三改”開始治理村莊風貌,全市共完成了8481個新農村點整治建設。
有顏有錢 打造農村“豐”景線
作為典型的丘陵山村,南昌縣黃馬鄉羅渡村曾經被評為省級“十三五”扶貧村,而如今,滿池蓮花荷葉互相點綴,嶄新的山間步道,羅渡村走出了一條高顏值的脫貧路,全村的人均收入也由2015年的7000元增長到2021年的1.3萬餘元。

羅渡村裏的一處荷塘。新華網 殷琪惠 攝
“自從村裏開始種植白蓮以後,收入明顯提高了,生活也越過越好了。”黃標指着身後的荷塘笑着説。
羅渡村現在的主要産業就是富硒白蓮基地。“90後”村民黃標通過承包荷塘,打包售賣蓮蓬、蓮藕等系列産品,現在的年收入達到了50多萬元,在村裏蓋起來了三層小樓房並且在縣城擁有了房産。
羅渡村黨總支副書記習江北2020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便來到羅渡村建設美麗農村。他介紹説,羅渡村除了白蓮基地,還開發了白虎嶺景區,鄉村旅游也慢慢讓村子更有活力。
紅色懷舊的驛站,古老閒置的舊鐵軌,溪霞鎮店前古驛風情村以前曾經位於交通要塞。這幾年,店前村保留了傳統的驛站風情,大力發展旅游産業,拓寬致富的“路子”,逐步走出一條建設美麗新農村的特色路徑。
“前幾年的店前古驛風情村可不是這樣子,沒有特色的觀光風景,幾乎沒什麼游客。”店前村委會主任熊樂輝説,“建設美麗鄉村先得把‘臉洗乾淨’,現在,村莊的驛站很有特色,村裏的人氣也上去了。”
美麗鄉村,要有顏值,還得有産業。溪霞鎮將發展特色産業作為重中之重,活躍鄉村經濟,增強美麗鄉村的內生動力。
為鄉村注入傳統文化力量

熊華順在為岡上鎮小學生講解村莊歷史。新華網 殷琪惠 攝
岡上鎮蠶石村一位老爺爺,正聚精會神地給孩子們講着課。這位講課的老爺爺叫熊華順,是岡上鎮的退休老校長,退休後,熊華順義務當起了村史的講解員。蠶石村依託村莊自身的文化歷史資源,將“三風”有機地融入鄉村建設中,規劃打造了以“培育、奉獻、思賢、踐行”為主題的示範村。
熊華順説:“我定期就會給村民們上課,這個課也很受歡迎,他們反響很好。”
南昌縣岡上鎮蠶石村副書記劉榮華&&,蠶石村定期組織傳統文化活動,推行“三風+人居環境整治”,不光環境美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了。
古樟樹下迴響着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墨泉古井邊圍着三兩成群的游客……走進南昌市安義縣墨山村,一座座白墻灰瓦的美麗農舍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條條青石板路曲徑通幽,充滿着詩情畫意。
墨山村地處梅嶺山麓下,已有560餘年歷史。曾經的墨山村,房屋亂搭亂建,村民不斷搬離。
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墨山村被列為安義縣精品示範村建設點。於是,墨山村深挖書畫墨山歷史脈絡,重現了洗筆池、墨泉古井、舞墨亭等墨山歷史十景,實現了從“臟、亂、差”到文脈墨香新墨山的蛻變。
“現在一眼望去村裏處處是美景,住得特別舒服。”今年62歲的村民舒楊健邊説邊豎起大拇指。
面對鄉村建設的新答卷,南昌市以點帶面,點上開花,大力實施精品村建設,推出書畫墨山、烏溪盧家、七彩徐家等一批“留得住鄉愁”的美麗村莊,使得一個個“盆景”連成一片片風景。
“讓南昌農村真正做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用美麗鄉村留住鄉愁,勾勒出一幅具有洪城現代都市特色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專屬於贛地的‘鄉村田園風’。”南昌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龔林濤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