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鄉村振興譜新篇——鄱陽縣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走筆
整體脫貧和全面小康實現後,“三農”工作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脫貧之後怎麼“幹”?鄉村振興如何“興”?
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鄱陽縣,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征程。縣主要領導提出,鄱陽要突出産業發展高效益、生態宜居高顏值、鄉風文明高素質,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打造新時代“五美”鄉村。
産業做強,讓“底子”厚起來
近日,記者來到鄱陽縣樂豐鎮茨山村稻蝦共作基地,只見一派繁忙景象。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和沉甸甸的稻穀被裝筐裝袋,帶着村民的希望源源不斷運往各地。
茨山村有村民540多人、水田2000畝。過去,村裏大量青壯勞力外出務工,田多人少村窮現象長期存在。直到前兩年,縣裏在樂豐、饒豐等鄉鎮建立了3萬餘畝稻蝦共作基地,發展共作、連作、輪作等稻漁綜合種養基地10.5萬畝。今年,又引進了文和友龍蝦美食城和小龍蝦交易市場,構建起“公司+基地+農戶+社會化服務”模式。如今,村裏回家種田養蝦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村民畝産增收約3000元。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大家拿着幾份收入,留村發展的意願越來越強。”茨山村黨支部書記黃信文説,稻蝦“金色”産業讓茨山村成功打破困局。
游城鄉南源村也依靠産業發展走上了逆襲之路。該村黨支部依託柚海莊園産業基地,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産業化經營路子,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産業振興需要好的配套機制。縣裏創新組織方式、人才方法,探索“黨建+集體經濟”“黨建+鄉賢人才”模式,在選優配強村兩委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基礎上,先後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萬餘人,形成了助推産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産業興則百業興。鄱陽縣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稟賦,鞏固提升水稻、水産兩個百億元級産業,連線打造商品蔬菜、有機茶、馬家柚、中藥材、油茶、稻蝦6個萬畝特色産業帶。同時,全力推進86萬畝高標準農田、投資80億元的圩堤除險加固三年行動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産業振興賦能加勁。
環境塑形,讓“顏值”高起來
近日,記者走進三廟前鄉洪曹村,映入眼簾的是乾淨平整的村組道路、整齊有序的徽派房屋和成片賞心悅目的碧葉荷花。
“以前的洪曹村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到了夏天氣味更是難聞。”站在荷塘邊,村黨支部書記洪預謀説。近年來,洪曹村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從道路硬化、燈光亮化、垃圾清理、污水處理、庭院改造等方面着手,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村裏引進了森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了一個省級示範田園綜合體——萬畝“蓮荷國”樂園,開發了主題餐廳、遊船碼頭、採摘園等鄉村旅游項目,連續三年舉辦全縣蓮花旅游文化節,全面提升了村莊的整體環境和産業基礎。
滿目綠意、撲面煦風。一連串的動作,讓洪曹村完成了由貧困村到“網紅村”的美麗蝶變。如今,該村每年都能吸引十余萬游客紛至沓來。
綠色,是美麗鄱陽的底色,也是鄉村振興的成色。鄱陽縣高標準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改革等工作,推動村莊由乾淨整潔向美麗宜居轉變。
隨着村莊“顏值”持續提升,催生了該縣鄉村旅游産業的蓬勃興起。雙港鄱陽半島、三廟前“蓮荷國”、高家嶺金丘時光等316個農旅融合示範點串珠成鏈,將繽紛點綴於鄱陽湖之濱,全國長江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上饒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現場會紛紛來鄱陽召開。
文化鑄魂,讓內涵深起來
“村裏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舞蹈隊、腰鼓隊等十多支隊伍,實現了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同步振興。”縣委宣傳部駐古縣渡鎮建橋村第一書記江琦一邊介紹,一邊領着記者參觀煥然一新的建橋村。驕陽下的村莊在鮮花綠樹簇擁下,整潔有序,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農村文化大舞&等眾多文化場所比鄰而立。
“村裏還成立了新風積分銀行,由村理事會對村民進行評分,並根據積分給予相應精神鼓勵、物質獎勵或行為約束。”江琦説,村民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化新風,形成了鄉村新風尚。
分管這項工作的縣領導對記者説,如今的鄱陽,30個鄉鎮街都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主陣地,穩步推進鄉村鑄魂工程,已建成605個文明實踐所(站)和849座農村文化大舞&,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我們致力於鄉村德治常態化,大力開展志願服務、移風易俗、文化惠民等活動,組織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道德模範等評選,把鄉村建設由景美向人美轉變。”縣創建辦負責人江海濤説。(劉劍冰 記者 張 晶)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