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江西 > 正文
2024 05/26 18:33:53
來源:當代江西

李瑞峰:將廬陵文化名片擦得更靚

字體:

  今天,以廬陵文化為靈魂、生態旅游為載體的首屆廬陵文化生態旅游節在吉安盛大啟幕。作為江西地域文化的代表,廬陵文化如何傳承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就此我們專訪了吉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瑞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吉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把保護傳承廬陵文化作為重要任務,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有魅力、有溫度、有影響、有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的“吉安路徑”。

  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吉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瑞峰。 

廬陵文化的基本特徵

  《當代江西》:廬陵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涵豐富,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一席。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廬陵文化及其特徵。

  李瑞峰:吉安古稱廬陵、吉州,建置史有2200多年,自古人傑地靈、文化昌盛,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在歷史長河中,這裡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影響深遠的廬陵文化。

  一代文宗歐陽修、正氣之魂文天祥、中興詩傑楊萬里、廬陵文骨胡銓、大明才子解縉、四朝重臣楊士奇等巨子精英彪炳史冊。享譽世界的新幹商代青銅器、揚名海外的吉州窯、書聲不絕的白鷺洲書院等,都見證着吉安燦爛奪目的歷史。 吉州窯。歐陽旭東/攝

  廬陵文化的特徵,可從“文章節義”兩個方面理解。

  一方面是崇文重教。吉安自唐代至清代,有書院430多所。以白鷺洲書院為代表的眾多書院,培養了一大批俊彥英傑。

  據考證,吉安籍登科進士共3007名,佔江西近三分之一,名列全國前茅,創造了“滿朝文武半吉安”的人文盛況,特別是明朝建文二年(1400)的一甲前三,永樂二年(1404)的前七名都是吉安府人,創造了科舉史上的奇蹟。

  《四庫全書》所收錄廬陵人士的文學作品達3850卷之多。吉安古村中常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等楹聯、格言,成為代代延續的鄉風和家風。

  另一方面是堅守氣節。廬陵兒女尊崇愛國報國的精神,始終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重,身體力行扛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旗幟,涌現了一批堅守氣節的廬陵先賢,書寫了忠義報國的“廬陵篇章”。

  以“五忠一節”(歐陽修、楊邦乂、胡銓、楊萬里、周必大、文天祥)為代表,他們堅持正道,以人身依附、曲意逢迎為恥,涵養持正義、走正道、尚正氣的道德情操,世代傳承發展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精神風範。  圖片

  白鷺洲。圖源文旅吉安  

彰顯廬陵文化自信新高度 

  《當代江西》:吉安如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升廬陵文化的品牌影響力?

  李瑞峰:吉安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路徑導向、效果導向,有力推進廬陵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在江西文化強省建設中譜寫新的吉安篇章。

  強化人才支撐。加快文物、古籍、非遺研究和傳承人才培養,組建新一屆廬陵文化研究會。制定&&《關於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實施意見》,對人員編制、經費保障、人才激勵等給予傾斜。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力量,打造一支宣傳廬陵文化的正能量“網紅”隊伍。發揮不同社會群體的優勢和作用,形成人人傳承推廣廬陵文化的生動局面。

  深化傳承推廣。&&《廬陵文化推廣機制改革實施方案》,邀請外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讚及外國留學生代表體驗廬陵文化。復興廬陵講學之風,打造“白鷺洲書院講壇”,邀請專家學者來吉講學,目前已舉辦15講,線上線下受眾超400萬人。

  活化精品創造。實施文藝精品提升工程,&&促進“五個一工程”文藝精品創作扶持和獎勵辦法,編撰出版《廬陵文化傳承發展叢書》,攝製大型電視紀錄片《吉泰民安》,推動電影《三灣改編》《井岡星火》等全國公映,其中《井岡星火》被評為2023年度“國防軍事電影盛典”優秀影片。與知名編劇、導演合作創排大型現代吉安採茶戲《有鹽同鹹》,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圖片

  採茶戲《有鹽同鹹》。  

以廬陵文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當代江西》: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生産力”,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吉安在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方面有何具體舉措?

  李瑞峰:吉安深入挖掘廬陵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主要在三個方面着力。

  做強陣地。全域性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數字化賦能中心指揮&&、智慧書屋、情景教學等設施建設,整合閒置校舍、村史館、祠堂等資源,拓展文明實踐“陣地圈”。在鄉村成立鄉賢理事會、宣講隊,制定鄉規民約,宣揚廬陵文化中仁愛孝悌、克勤克儉、敦親睦鄰、篤實誠信等思想觀念,營造文明好風尚。

  做靚品牌。加強對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保護、傳承和利用,設立非遺生産性保護基地19個,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國家級13項、省級81項。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遂川狗牯腦茶製作技藝、永豐玉扣紙製作技藝、青原渼陂彩擎等一大批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品牌助推鄉村“旺”起來。

  做實效益。助推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全域打造20個旅游特色小鎮、50個旅游特色村。吉安縣永和鎮吉州窯景區周邊,形成37家本地陶瓷企業,開發近200種文創産品,年銷售額5500余萬元;青原區文陂鎮渼陂古村,推出國風書院、文創小店、非遺燈展等100多項消費業態,帶動本地1000餘人直接吃上“旅游飯”。  圖片“後河·夢回廬陵”夜色 。章力平/攝

  《當代江西》:坐擁廬陵文化這座富礦,吉安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方面有何做法和經驗?

  李瑞峰:吉安深挖廬陵文化富礦,推動吉安文旅産業提質增效。今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613.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5.24億元,同比增長15.95%和18.69%,文旅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運營攻堅戰成效顯著。

  以項目為抓手。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引領性的“文旅+”項目,2023年新簽約旅游項目41個,投資總額177.19億元;2024年全市83個文旅項目加快推進。新增省級以上品牌20個,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全省優秀旅游服務體驗試點城市、省級特色文化街區等一批“金字招牌”進一步提升吉安熱度。

  以市場為導向。推行景區市場化運營監測評價和動態管理機制,引入一批文旅運營企業,推動一批文旅項目落地運營,全市旅游景區市場化運營率提升至95%,主營業務收入綜合增長223%。

  獨具廬陵文化特色的餐飲、民宿、研學、遊船、非遺、文創、書吧、鄉村營地等近百種運營業態涌入,助力吉安文旅産業火熱“出圈”。

  以活動為支撐。開展各類活動160余場,做到周周有主題、月月有爆點,吉安旅游人氣、城市熱度顯著提升。舉辦2024江西元宵舞龍大會,直播超千萬人次在線觀看。

  在2024年廬陵文化生態旅游節,首次推出以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許合子形象為代表的“廬陵天團”數字IP偶像,開展“吉言、吉詩、吉藝、吉星”等新“廬陵十二吉事”系列活動,充分展現吉安城市韻味。

【糾錯】 【責任編輯:王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