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9月24日電 題:江蘇宿遷:“蟹”逅豐收

  新華社記者陳聖煒

  又是一年秋風起,稻花香裏捕蟹忙。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在江蘇宿遷“霸王蟹”養殖基地,按捺不住豐收喜悅的蟹農們鉚足勁划船收蟹,一籠籠肥壯的大閘蟹在網兜中張牙舞爪,展示着“顏值”與“品質”。

  “每天能捕撈2萬餘斤螃蟹,從中秋節前就已開始銷售,目前訂單還在持續增加。”江蘇霸王蟹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家建看著剛捕撈出來的螃蟹,難掩激動。

  在袁家建的養殖塘口,一隻只“膀大腰圓”的螃蟹在清澈的池塘中慵懶爬行。塘口看得見的生機之下,是一套“看不見”的“數字養蟹”系統:水下,信息收集傳感器敏銳地捕捉pH值、溫度、溶解氧、氨氮等環境要素;水上,電子屏幕不斷閃動更新蟹塘水質監測數據。“這套智能監控設備由我們和當地電力部門共同開發維護,尤其是在螃蟹育苗、蛻殼等關鍵期發揮了很大作用。”袁家建説。

  宿遷人工養殖河蟹歷史悠久,常年養殖面積近40萬畝,年産量6萬噸,全産業鏈年産值超75億元。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這裡的大閘蟹鰲大肉肥、威風凜凜,被賦予“霸王蟹”的美譽。霸王故里卻是水鄉,坐擁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和常年維持二類水質的駱馬湖,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27%。

  20世紀90年代因非法採砂一度導致生態惡化的駱馬湖,在當地人的呵護下經歷人退魚鳥歸,煥發新生,成為大閘蟹洄游主要棲息地、生長育肥理想場所。

  除了優質地理環境外,統一生産標準、苗種管理、漁藥管理、飼料管理、品牌打造和銷售管理,這樣的“六統一”標準化體系管理也造就了霸王蟹品牌的迅速崛起。

  “標準化體系管理的一個鮮明特徵是養殖的規模化、智能化、電氣化,如今,24小時微孔增氧系統、自動投喂機、水質監測傳感器的使用,已成為現代水産養殖業的標配。”國網宿遷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巴小宇介紹,電力部門立足為民辦實事,優化“村網共建”模式,在塘口建起了“電暖流·便民服務站”,打通用電服務“最後一公里”,做到蟹農用電需求快速響應、隱患故障快速處理。

  同時國網宿遷供電公司持續加強配農網建設,將電網延伸至蟹農家門口。“宿遷皂河霸王蟹養殖面積從最初的幾千畝,已增至目前的近8萬畝。近年來公司先後新裝變壓器7&,新立電桿70余基,新架線路超3公里,助力螃蟹産業走上規模化和電氣化養殖,提升螃蟹的品質和收益。”巴小宇説。

  近年來,宿遷緊抓生態環境、質量安全、技術水平和品牌建設等關鍵環節,積極推行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科學養蟹技術,實施“從水體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控,不斷提升水産品質量。

  網紅直播帶貨、産地協同倉、冷鏈24小時全國達……借助電商&&,霸王蟹加速出圈,甚至“爬上”了外國人的餐桌。如今,宿遷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大閘蟹出口基地,産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

  “進入10月,霸王蟹肉質會更加緊實、膏滿黃肥,國慶假期將迎來新一波銷售高峰,銷量預估在26萬斤,銷售額將超650萬元。”江蘇宿有千香品牌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周榮政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