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百道彎,黃金分割在窯灣”——説的就是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窯灣鎮。近日,“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採訪團一行走進窯灣鎮,感受大運河畔千年古鎮的風采。

  窯灣古鎮位於徐州、宿遷兩市交界處,西傍大運河,東臨駱馬湖,是一座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明末清初,中運河開通後,窯灣古鎮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成為京杭大運河的主要碼頭之一。“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水運的興盛帶動了窯灣工商業的繁榮。

航拍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窯灣鎮

  在鼎盛時期,鎮中店舖林立,商賈雲集,古鎮設有8省會館和10省商業代辦處。郵局、錢莊、當鋪、商鋪、工廠、作坊等達360余家。古民居、古街道、古店舖、古碼頭、古遺存,鑄就了窯灣古鎮的文化品位與文化內涵,是古運河文化在民間傳承的真實寫照。

位於窯灣古鎮中的山西會館

  在窯灣,古運河的遺痕多處可見,向人們訴説歷史的滄桑。

  “綠豆燒酒、甜油、桂花雲片糕”被著有“窯灣三寶”之稱。甜油是以麵粉和黃豆為原料經自然發酵製成的調味品,是窯灣人餐桌上的必備。趙信隆醬園店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門兩旁有一副對聯,上聯“黑醬自黑非墨染”,下聯“甜醬微甜是蜜香”。至今,這裡還在生産甜油和鹹菜,走進後坊可看到幾百個醬缸整齊排列在一起,上面覆蓋着罩笠,十分壯觀。

趙信隆醬園店後坊排列整齊的醬缸

  窯灣古鎮至今仍保留“星夜趕集,黎明結束”的傳統早市“夜貓子集”。“夜貓子集”的形成,主要與運河漕運有關。當時交通狀況有限,商船隻能在白天航行。夜間商船停靠窯灣後,腳夫們裝卸貨物、補充食物,船民們備足日常生活用品。因此,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販和鎮裏居民不約而同地來到窯灣街市,做起小買賣。百姓們打着手電挑菜,藉&燈光選魚。天亮後商船起航,趕集的百姓也就逐漸散去。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繁華熱鬧,一直流傳到今天。

窯灣古鎮夜景

  為了保護和發展這座運河上的文化遺産,近幾年,當地政府加大投入,對古鎮進行了修繕和保護。窯灣鎮在“景區文化”上做文章,通過開展燈光節、民俗表演雜技表演、簪花體驗、非遺刻紙、投壺游戲等活動,讓景區成為吸引游客的新亮點。

 

統籌:吳新生

策劃:袁晗 戚軒瑜

記者:別培輝

攝製:張可心

海報:趙德馨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