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指尖”掘金30億
——東海縣穿戴甲産業五年發展調查
穿戴甲,是一種隨時可戴可卸的美甲。這一精緻小巧的時尚單品,近年來成為社交媒體和購物&&的爆款。阿里巴巴&&2023年統計數據顯示,該&&銷售的手工穿戴甲,有七成産自我省東海縣。自2019年穿戴甲産業在東海興起,到現在已擁有200家團隊、5萬名從業者、40萬副日産量,這項指尖“美業”逐漸打開廣闊大市場。
2023年,東海縣手工穿戴甲銷售額約30億元,年産量突破1億副。亮晶晶的穿戴甲,如何成為“水晶之都”東海的第二張名片?記者近日到此探訪“指尖”掘金的故事。
“水晶之都”穿戴甲異軍突起
“一開始是刷到穿戴甲的短視頻,好奇之下,‘激情下單’了!”剛步入職場的陳欣熱衷美甲,現在,她發現了穿戴甲這一“新寶藏”,認為它好在方便快捷。“上班時為工作方便,指甲‘素面朝天’,下班後和朋友聚會,5分鐘就可以佩戴好一副穿戴甲,回家後兩分鐘就能卸掉。”
裸色系、新中式、巴洛克風……打開電商&&,多樣風格的穿戴甲讓人目不暇接。根據抖音&&銷售數據,5月份,銷量最高的手工穿戴甲售出超5萬件,排名前五的産品,定價皆低於每副12元,就算是定位“高端”的産品,定價也僅在50—60元。對比去一趟美甲店動輒百元的消費,穿戴甲作為“平替”,可以説主打“性價比”,受到廣大年輕女性的歡迎。
東海縣頤高路兩側密密麻麻排列着幾十家展銷手工穿戴甲的店舖。這裡位於西雙湖濕地公園之畔,跨越一條馬路,就是佔地452畝的東海水晶城。
穿戴甲風頭正勁,絲毫不輸水晶這一東海縣的老牌産業。
東海縣商務局副局長蘇峰告訴記者,去年春天,該局從阿里巴巴&&了解到,&&上幾乎70%的手工穿戴甲都是從東海發貨。同年夏天,商務局對穿戴甲産業進行走訪調研,發現該産業已經在東海縣各個鄉鎮遍地開花,成為鄉鎮“寶媽”、留守婦女賺錢就業的新途徑。
為何“水晶之都”東海,又孕育出手工穿戴甲産業?在業內人士來看,一是因為東海水晶生意做得響,主播“遍地”,他們對於電商&&上的新品類、新趨勢有很強的敏感度,第一時間發現了穿戴甲這只“潛力股”;二是水晶的消費人群和穿戴甲的消費人群有一定的重合度,都以女性消費者為主,注重審美、追求“悅己”,穿戴甲産業也伴隨“她經濟”的熱潮乘風而起。
鮑宜樂是東海“三隻狗穿戴甲”負責人。早在2019年下半年,一直從事飾品電商的鮑宜樂嗅到了穿戴甲的商機,便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成為先行者之一。
“2019年9月以後,穿戴甲在各大電商&&火了起來,那時我們開設了1個阿里巴巴店舖、3個拼多多店舖、5個抖音直播間,自産自銷,沒想到在年末爆單,供應跟不上需求。此後,我們逐步向批發商轉型,完善供應鏈。”鮑宜樂説。
從直播、運營、配貨到打包、售後,作為老闆的鮑宜樂親力親為。目前,“三隻狗穿戴甲”在東海有3家門店,日産量達到1萬—3萬副,産品已有1500多個樣本。
生意不斷擴張,自然想到“出海”。鮑宜樂捧出一個放有12副穿戴甲的展示板,都是供出口的款式樣品。這些穿戴甲,長約5厘米,大紅色、熒光粉的底色上裝飾着亮片、水鑽。“我們現在已經出口到歐美、中東市場,今年8月,縣政府還將帶我們企業家去馬來西亞參展。”鮑宜樂説。
2023年底,東海成立了穿戴甲行業協會,現在已吸引95家協會會員,從一家家“單打獨鬥”,發展到由協會推動産業“抱團”發展。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政告訴記者,行業協會成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擬定穿戴甲行業的團體標準,從原材料、製作工藝等環節對手工穿戴甲生産進行規範。協會將聯合質監部門,對産品進行抽檢,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將會被行業抵制,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生意蒸蒸日上,引發開店熱潮。今年5月,在東海水晶城新翻修的3號館,東海穿戴甲展示研發中心正式開業,迎來36家手工穿戴甲頭部企業入駐。東海縣商務局局長趙華透露,下一步計劃招引全國範圍內穿戴甲頭部銷售企業不少於100家入駐,打造東海穿戴甲展銷體驗中心,為穿戴甲企業向國內外客戶展銷提供廣闊空間與&&。
一副手工穿戴甲如何誕生
穿戴甲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機器甲,只有圖案沒有貼飾,産量大、售價低;另一類是手工款,可以繪製圖案、增加貼飾,圖案更精緻多變,在國內流行度更高。手工穿戴甲是東海縣專攻的類別。
目前,東海縣大部分穿戴甲商家選擇自産自銷或成為批發商,東海境內已形成“原材料生産—産品設計—穿戴甲生産—穿戴甲銷售”全産業鏈。
一副小小的手工穿戴甲,製作流程可不簡單。記者來到恩朵美粧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看到30多名美甲師坐在長條桌邊伏案畫甲,每個人的桌面上都碼放着甲片、甲油膠、貼飾和光療燈,桌上還貼着各自負責款式的製作流程。美甲師們先將甲片打磨光滑、均勻刷上甲油膠、再粘貼鑽飾……手指翻飛,一副常規的手工穿戴甲,大約15分鐘就可製作完成。
一名美甲師告訴記者,自己從事穿戴甲製作已經兩年多,從新手做到熟練工,僅花了一兩個月。“作為‘寶媽’,這裡工作時間靈活,中午10點半就可以下班接孩子回家,晚上在家空閒時也可以加工幾副。”一名熟練的美甲師每天大約能做30—40副穿戴甲,每副的勞務費有5—8元,算下來一個月能拿到6000—8000元的工資。
美甲師工作的長桌邊,擺放着一張單獨的設計&,這裡是打版師尹笑笑“生産靈感”的地方。打版師,就是穿戴甲的設計師,負責設計款式、分拆步驟,再教給美甲師們製作流程。“許多設計靈感來自網絡流行元素,比如春節時期就是紅色色調偏多,再加入一些流行配飾,如歐根紗、蝴蝶結等。”
這會兒,尹笑笑正在用透明甲油膠勾勒一隻立體水晶蝴蝶的翅膀紋路。這是一款為客戶定制、面向歐美市場的“蹦迪”發光甲,通過在甲片內置磁吸開關控制閃光燈。這些閃光燈由芯片操控,僅芯片就需7元一個,一套美甲的出廠價至少要100元。“目前多數海外客戶都是華人,通過社交媒體&&聯絡到恩朵公司的代理人,再對接到公司研發部。曾經有一對印度客商夫婦想要與我們合作,特地帶着翻譯來的。”
“一個車間通常配備1名設計師加上30—50名美甲師,像這樣的車間,恩朵有50多個,分佈在東海縣各大鄉鎮。”恩朵美粧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忙忙説,“將生産放在‘眼皮底下’,才能把控好産品的品質,這是至關重要的。”
今年以來,東海縣為滿足穿戴甲産業的生産需求,組織各鄉鎮盤活現有空余空間,提供若干場地,預計可幫助2萬餘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與此同時,東海還將在高新區打造一個生産製造基地,利用6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標準廠房,計劃招引配件、耗材、包裝等産業配套企業不少於30家,目前已經引進4家甲油膠、甲片和穿戴甲配飾相關企業。
“東海穿戴甲”亟待推向高端
目前,東海縣穿戴甲企業還普遍面臨着毛利率低的問題,業內人士&&,一副穿戴甲的利潤可能僅有5%。李政告訴記者,“目前東海穿戴甲企業以批發代工為主,大多數企業缺少零售端客戶銷售渠道,産品銷往國內其他地區後,被下游企業貼標換包裝後再銷售到零售端客戶手中,大部分利潤被下游企業獲得,盈利能力和利潤空間受到很大限制,2023年零售佔比不足10%。”
經歷以低價取勝的“野蠻生長”階段後,穿戴甲行業需要逐步邁向規範化和品牌化的發展階段,這是協會與許多企業的共識。
“普通穿戴甲的定位是‘快消品’,而我們想做的是有靈魂、有質感的高端穿戴甲,定位是‘飾品’。”這是江蘇圖婳美甲有限公司負責人韓秋晨的經營理念。
圖婳在今年4月成立,記者5月中旬探訪時,企業預定作為生産車間的場地還空置着,但4人的打版師團隊已投入工作。打版師周嘉欣正在對一副“西游記”主題的穿戴甲精雕細琢,一副小小的甲面上,繪製了栩栩如生的天宮、仙鶴,以及孫悟空的圖像。來自廣州的周嘉欣,從事美甲行業已經6年,“我是在廣州美博會上遇見韓總的,我很認可他的理念,所以一拍即合,搬家來到了東海。”
“我們的設計師、打版師都是從廣州、上海高薪挖來的,解決了設計問題,下一步,我們就要解決生産的問題。不僅設計師要專業,産品也要用料高端、量身定制。”韓秋晨舉例,就拿甲油膠來説,普通甲油膠大約80元1公斤,而圖婳採用的産品是40元10克。同時,公司生産車間全部配備新風系統,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無味無毒無害是最低的標準。
韓秋晨向記者展示一副手工穿戴甲樣品,這是他們與某大學合作的畢業季穿戴甲。他同時還拿出一副圖案相同但由機器製作的穿戴甲,相比之下,手工工藝能更好地展示出設計效果。韓秋晨&&,目前圖婳的設計和産品皆申請了知識産權保護,在原創保護上先人一步。
“雖然我們還在起步階段,採取訂單制生産,但産品已經供不應求。”韓秋晨説,下一步,他還將與連雲港大中專院校合作,引進美術專業畢業生,為穿戴甲設計引入更多人才資源。
將産業推向高端,需要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也需要對專業人才的招引。圍繞産業鏈人才需求,東海縣制定實施重點人才招引和培育計劃,加大與高校、中等職業學校人才交流合作力度,計劃培養一批設計人才、直播人才、手工製作人才。與此同時,東海縣還將組織穿戴甲企業前往廣州、義烏等地招才引智,招引穿戴甲企業所需的打版師、設計師、電商運營等高技能人才。
在記者採訪期間,正逢廣州市旖旎職業培訓學校創始人鄭建勳來到東海開展培訓。鄭建勳1997年就進入美甲行業,曾任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美容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此次開班授課,不僅對東海當地美甲師、企業家進行美甲技術培訓,還分享了品牌建設、企業經營的相關經驗。
“推動東海穿戴甲産業向更高的層面健康、有序發展,首先要從原材料到生産技能都建立産業標準。此外,國內美甲行業有審美素養的設計師確實鳳毛麟角,建議通過開展培訓、舉辦技能大賽等舉措來推進人才的培育。”鄭建勳説。
據了解,接下來,連雲港市將為穿戴甲從業人員開展考核併發放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推動優秀穿戴甲技能人才參加美甲師高級職業技能認定,提升穿戴甲技能人才的職業自豪感。(楊易臻 張宣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