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手工穿戴甲産量破億副,佔全國七成以上
東海“指尖掘金”打造産業新名片
“凡是購買穿戴甲的顧客,我們可免費幫您戴上!”日前,在山東青島舉行的第二屆美粧睫毛産業博覽會現場,東海縣薇慕美甲展位前人頭攢動,亮晶晶的穿戴甲吸引了很多女性消費者。“我們帶了5萬副手工穿戴甲來,銷售很火,一上午還加了約200個目標批發客戶微信。”薇慕美甲老闆陳劍説。
陳劍4年前開始做穿戴甲生意,他的愛人馮婷婷擅長打版設計,開店至今設計過很多風格獨特、市場認可度高的手工穿戴甲産品。憑藉早期水晶、香薰等産品的銷售經驗,深諳“帶貨”之道的陳劍從産品零售拓展至批發,成為穿戴甲這個新興行業的“開拓者”之一。他當年以2000元啟動資金開啟的“小項目”,如今成了日銷上萬元的“大生意”,帶動並見證了一個産業的興起。
以水晶聞名全球的“晶都”東海縣,近年來穿戴甲産業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迅速崛起,成為該縣又一張亮麗名片。東海縣日出成品手工穿戴甲40萬副,2023年全年産量突破1億副,佔全國總産量超過70%,成為全國最大的手工穿戴甲生産基地。
小小的手工穿戴甲,為何如此“出圈”,成了東海的第二個“招牌”?這與東海的“家底”——水晶密不可分。“手工穿戴甲的一些甲片配材,正是來源於水晶。隨着水晶産業越做越大,2019年起東海涌現出很多做甲片裝飾的小商戶,他們外出考察時意外發現手工穿戴甲這個商機。”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秘書長、江蘇東海水晶産業發展集團首晶商管公司總經理李政説,穿戴甲外觀不遜色於手工美甲,且穿卸方便、可重復利用,價格卻只有手工美甲的十分之一,成了當下消費新潮流。
熹小熹穿戴甲店舖內,貓眼甲、手繪國風甲、可愛小恐龍甲……琳瑯滿目的産品整齊有序地排列在貨架上,不少顧客正挑選着心儀款式。“去年初,我從賣水晶轉行做穿戴甲,剛開店那會一天一兩副都賣不出去,我就一邊和打版師學怎麼制甲,一邊跟顧客聊天,了解她們的喜好,然後進行設計創新。現在主要接訂單,做原創産品,平均一天賣2000多副,銷售額約3萬元。”東海縣熹小熹美粧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東越説。
刷底膠、涂甲油膠上色、吸貓眼、上大力膠、貼鑽、封層……不到20分鐘,苗伶燕就製作完成一副貓眼穿戴甲。這位80後“寶媽”直言這是理想中的工作,“上手比較容易,一兩個月像我這樣的‘小白’就能變成熟練工。我一天做三四十副,每個月能賺6000元左右。工資計件,技術好的美甲師,月賺1萬多元沒問題。”在東海,像苗伶燕這樣的“寶媽”佔手工穿戴甲從業人員的九成。
穿戴甲這一“指尖經濟”,成為新興富民産業。經過5年時間,東海穿戴甲産業已發展壯大到擁有超過200家團隊、近5萬名相關從業者。從原材料生産到産品設計、量化生産到批發零售,東海手工穿戴甲全環節産業鏈已經完備,産品遍佈全國。
除了深耕國內市場,東海手工穿戴甲也在加速“出海”步伐。
東海縣恩朵美粧有限公司裏,10多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地繪製着花色各異的穿戴甲,另一側貨架上挂滿精美時尚的成品。2022年該公司成立以來,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加之自身不斷創新發展,現擁有2000余種手工穿戴甲款式,實現從産品設計到生産製造、從銷售管理到售後服務的産供銷一體化管理。“我們公司在東海各鄉鎮分佈52個生産基地,現在每天出産純手工穿戴甲約3萬副,帶動就業人員1000餘人。”公司負責人陳忙忙説,“去年,美國洛杉磯一家公司找到我們,一次訂購10萬副。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在産品設計及質量上狠下功夫。”
去年12月,在東海縣商務局支持下,東海水晶産業發展集團牽頭成立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當地50多家企業成為會員。“今年5月底,我們將制定完善行業質量標準、團體標準,規範市場秩序,確保産品質量。同時,還將打造産業集聚區,引導企業加強集聚,形成産業集群,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李政説。
在協會的規劃方案中,東海穿戴甲産業力爭3年內年産能突破3億副,銷售額突破300億元。同時,依託穿戴甲市場,發展假發、假睫毛等同質産業,打造全國美業産品集散中心。李政説,“未來,我們也將依照水晶産業發展模式,打造穿戴甲産業大會、展銷會和設計大賽等活動,促進企業間的合作與資源共享,推動産業升級。”(趙芳 楊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