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州提升基層黨組織功能促進鄉村振興
“硬核”村班子充實發展“第一線”
剛剛過去的2023年,豐縣王溝鎮王老家村迎來“大豐收”。這個三省交界處曾經的全縣“後進村”,靠着農業産業化,一躍成為2023年江蘇省鄉村振興示範村。村黨總支書記劉尊龍也在當年10月拿到事業編,“這個編制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勵和鞭策。我更要領好頭,帶着大家加油幹。”劉尊龍説。
像劉尊龍這樣,徐州市不少基層幹部去年都享受到了相關政策紅利。2023年,徐州市委印發《農村基層黨組織“功能提升年”十項重點工作》,明確提出“建立招聘優秀村書記納入事業編制人員管理工作機制”。此後,徐州市委組織部細化落地方案,通過市縣統籌拿出300名全額撥款專項事業編制,分3年定向選聘優秀村(社區)書記。如今,通過組織推薦、集中面試、量化考核等環節,首批100人已選聘入編。
除了加強對基層幹部的關愛激勵,“十項重點工作”還包括推進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量、帶領農民就業創業致富、推動基層幹部作風大提升等內容,每一條都直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難點和要點。
“經濟薄弱村的發展壯大,不能‘等靠要’,關鍵要激發自己的‘造血能力’,黨組織堅強有力,村集體經濟發展才有‘主心骨’。”徐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處室負責人説,要盯緊關鍵人,着力鍛造村黨組織“頭雁”隊伍,把政治素質好、發展本領強、群眾認可度高的“硬核”村班子隊伍選派到薄弱的“第一線”。
新沂市唐店街道龍河村有種植、培育小微盆景的傳統,過去由於種植分散,每家“各自為政”不成氣候。2021年,在外當兵的邢齊超,回鄉擔任龍河村黨總支書記。他依託黨組織建立合作社,自己兼任理事長,實現統一管理、統一培育和統一經營,一下子打開了局面。“現在發展了2200多畝,建成400畝基地,帶動了400多戶,每戶年均收益從萬元左右提高到4萬多元。”邢齊超説,村裏鄉土人才隊伍也不斷擴大,現已培養出上百名農藝師,盆景種植大戶劉磊被選為中國盆景協會副會長,還和如皋聯手搞起合作項目,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
為讓“車頭”跑得更快,徐州在2023年深入實施村幹部學歷“8090”計劃,聯合徐州開放大學、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學歷教育提升班,並通過多種方式全年累計培訓村幹部7000餘人次。目前,徐州全市村幹部、村書記大專以上學歷(包含在讀)分別達到84.78%和94.25%。
不僅能幹,還要會幹。“十項重點工作”鼓勵村黨組織大力推行“支部+電商”“支部領辦合作社”“村企聯建”等發展模式,探索資産盤活、“飛地”經濟、農旅融合、入股合作等多種發展路徑。徐州市提出,從2023年開始,用3年時間消除集體經營性收入低於30萬元的村。
邳州市議堂鎮議堂村實施“小田並大田”,土地集約經營,全程機械化服務,盤活了集體資源;睢寧縣王集鎮吳廟村創建由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實行專業化管理,實施規模化種植,發展特色化農業,3年時間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不足10萬元提升到近200萬元;銅山區劉集鎮許樓村創辦“黨建+股田制”示範基地,通過多種途徑共流轉土地1800畝,僅主糧種植一項就推動村集體收入過百萬元。
“我今年57歲了,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還要想著法子讓我們村再往前發展。”沛縣五段鎮後六段村黨總支書記徐龍飛告訴記者,近些年村裏主打玻璃製品的電商銷售,年銷售額近4億元,帶動全村近三分之一的農戶致富,連續5年被評為“中國淘寶村”,再加上廠房租賃等,村集體年收入近300萬元。
眼下,在“十項重點工作”引領下,徐州各方資源正加快向農村集中,匯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以金融服務為例,2023年以來,在徐州市委組織部牽頭下,全市共選派707名懂金融的村幹部,設立普惠便民金融服務點1523個,辦理貸款7.7萬筆共148.48億元,累計服務21萬餘人次。(王岩王瑩 尚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