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美麗靈動豐饒的水鄉;是璀璨恢宏的歷史人文長卷;是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群像,亦是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生動實踐。 江蘇,以廣袤大地為紙、以拼搏奮鬥為筆,把習近平總書記巨筆擘畫的“大寫意”,精雕成細膩生動的“工筆畫”,“水韻江南”融合態工作室, 將以微紀錄片的形式,展現新時代大美江蘇,展現絢麗多姿的江蘇文化,展現“強富美高”的精美詩篇,展現不負韶華、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新聞熱線:025-85602203
新聞郵箱:xhwjsxs@163.com
近年來,鄉村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將故事與情懷帶進鄉村山野之中——在江蘇常州,主理人們將當地荒廢的屋舍改造成“瓦爾登書局”,把看似被遺忘的角落,打造成一座浸潤着書香的“桃花源”。
作為全國首批學雷鋒示範點,南京站“158”雷鋒工作站以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詮釋着雷鋒精神的意義。
寵物友好商場、景區寵物友好日、一場又一場寵物集市……在江蘇常州,“毛孩子們”的活動半徑,正可觀可感地不斷擴大,背後驅動的,則是寵物市場強勁的消費動能。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匯聚了超過200家提琴生産及配套企業、3萬多名從業人員,每年生産90余萬把提琴,佔據了中國提琴總産量的七成,多個品種遠銷海外。
在江蘇省鹽城市,綿延灘塗如大地舒展的生命畫布,將生生不息的密碼注入每一寸土壤。
年銷售約1.5億副,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70%,銷售額達80億元,覆蓋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一副副充滿創意的手工穿戴甲,孕育出一個數十億元的“美麗産業”,也漂洋過海,讓世界看見指尖上的中國美學。
練泥、成型、素燒、釉燒、貼花、烤花……每一道工序都要精雕細琢,在國瓷小鎮江蘇南京高淳,歷經60多道工序才能燒制出一個陶瓷成品。
煎餅攤上“流星趕月”的黃金弧度,竹編匠人指尖翻飛的經緯魔法,剪紙藝人一剪定乾坤的神奇手法……那些日復一日打磨的技藝,藏着最動人的勞動美學。
伊朗裔芬蘭人艾哲羅用26年光陰將異鄉過成故鄉,用音樂與美食展開一場跨文明的對話。
在《瓦爾登湖》一書中,梭羅遠離城市的喧囂,獨自在瓦爾登湖畔搭建起一座簡陋卻滿是詩意的小木屋,與花鳥魚蟲為鄰,同山川湖泊對話。
一方院落、一間書局、一隅靜謐,手捧咖啡沉浸在書香之中,看日落而息、雲卷雲舒,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
在金壇三星村瓦爾登書局,寵物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探索書局的每一個角落。
文明公約築牢安全底線在江心洲,騎行不僅是運動,更是一場文明實踐。
在作品《蘇州運河十景》中,他以素描與核雕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大運河蘇州段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2025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為世界經濟帶來穩定性與動力。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他在這天走進中國近代氣象科學的發祥地—南京北極閣,近距離感受中國氣象科技從古代觀星&到現代氣象監測站千年來的演變,並用鏡頭記錄下親身體驗,帶海外網友共同領略中國氣象科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