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英勇鬥爭的重要區域。周恩來、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黨的領導人從這裡踏上革命征程,雨花英烈、淮海戰役、新四軍鐵軍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改革開放開啟了先行探路者的艱辛征程,四千四萬精神等都匯聚了江蘇人的創新智慧,彰顯了敢闖敢幹的江蘇時代精神。王傑精神、開山島精神、雷鋒精神等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時代成果,在新時代江蘇大地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1965年,王傑為保護他人撲向炸藥包壯烈犧牲,留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生命絕唱。58年間,王傑精神感染了無數人,鼓勵着人們無私奉獻,挺膺擔當。如今,在一個嶄新的時代裏,王傑精神將何去何從?讓我們跟隨新一代人的視角,一起走上尋找王傑之路。
改革開放的天時,通江達海的地利,敢闖敢拼的人和,匯聚成江蘇“由農轉工、由內轉外、由量轉質”的澎湃動能。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四千四萬”精神輔車相依。這是江蘇人血液中流淌的改革基因、身體裏蘊含的爭先密碼,在精神力量的延續和昇華中,江蘇人始終站在開放的最前沿,以海納百川的胸襟與氣度擁抱世界。
1986年,王仕花跟隨丈夫王繼才一起駐守開山島。“我想守着老王一輩子,所以才上了開山島,後來才慢慢地明白,家就是島,島就是國,守島就是衛國。老王雖然走了,我想繼續實現他的諾言,把島守下去。”如今,作為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的王仕花,時不時就會回到島上看看,與守島民兵説説以前的事,講講“老王”的信念與堅守。
在南京雨花&烈士陵園,有一棵丁香樹,由烈士丁香的丈夫樂於泓在丁香就義的地方親手栽種,並立下“鞠躬盡瘁,償汝遺願”的誓言。每年全國烈士紀念日前後,都會有新婚夫婦前往雨花&緬懷他們,銘記革命先烈為人民利益以身許國的信仰力量。如今,這些素凈、溫婉的丁香花綻放在山崗,也綻放在越來越多人的心中,映照着共産黨人的初心永恒。
雷鋒精神猶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燈塔,不斷放射出奪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江蘇兒女賡續紅色血脈、傳承信仰精神,不斷繼承、豐富和實踐雷鋒精神,從雷鋒精神中汲取巨大的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