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宜興完成註冊,落戶宜城軟體園,計劃發揮其區位、産業優勢布局華東市場。作為宜興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宜城軟體園已形成鮮明的産業集聚效應,聚焦軟體研發、智能製造服務等核心領域,目前已入駐企業38家,集聚碩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103名,成功培育5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1至9月,園區稅收同比增長84%,成為宜興數字技術服務的“主力軍”。

  眼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商務樓宇逐漸成為宜興城市經濟的“垂直引擎”。作為宜興城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宜城街道以存量樓宇盤活提質、新建樓宇特色化培育為核心路徑,精準錨定數字經濟、科創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方向開展靶向招商。在系統性破解傳統樓宇經濟品質不優、産業集聚度不足、專業化運營能力不強等瓶頸問題的同時,成功構建起一批定位清晰、功能完善的“空中園區”,為城市空間資源集約利用與産業能級提升探索出有效路徑。

  從“築巢引鳳”到“聚鏈成勢”,“一樓一特色”的差異化布局,讓每棟高樓都成長為細分領域的“垂直增長極”。今年7月,雲創數字經濟産業園投入試運營。“該産業園的落地不僅精準彌補了宜興數字經濟産業化發展的短板,更以創新業態重塑了城市産業空間格局。”宜城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據了解,雲創數字經濟産業園以“數字+文創+商貿”為核心定位,重點發力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直播、跨境貿易三大領域,通過整合優質直播資源、搭建專業服務平台,構建起電商企業全鏈條孵化體系。入駐僅兩個多月,宜興本土環保企業索爾環境便借助園區搭建的跨境電商平台實現超百萬元銷售額。此前以傳統外貿為主的該企業,入駐後在園區的專業培訓、平台搭建、選品策略等全流程輔導下,成功打通跨境電商新渠道,實現發展模式的迭代升級。

  據了解,目前産業園入駐企業53家,涵蓋數字傳媒、健康服務、跨境貿易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跨行業協同生態。“聚焦本地生活服務,園區還為30余家本地服務業主體賦能,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園區負責人楊華透露。今年,街道數字經濟核心産業産值呈現大幅增長,其中宜城軟體園、雲創産業園貢獻産值佔比達70%。截至目前,已有5家數字經濟領域的區域總部企業選擇落戶宜城。

  加快“工業上樓”,讓廠房“向上生長”,讓效益“向優攀升”。眼下,位於宜興城北的聯東U谷·宜興都市創新港建設如火如荼,一期3.5萬平方米將於明年正式投用。打造都市輕工業,聯動U谷聚焦高端裝備、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提供標準化、定制化廠房和研發中心。據宜城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已有30余家企業計劃入駐,而計劃明年啟動建設的二期項目也已收到不少企業的預訂需求。立起來的園區不僅是空中“聚寶盆”,更營造了立體創新生態。在匯龍大廈,洑溪湖人工智能産業園運營漸入佳境。園區聚焦“AI+城市安全”,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嵌入城市智能監測、政務服務、交通管控等場景,構建起“技術研發—場景首發—産業孵化”的完整創新鏈。在這裡,樓宇不再是單純的辦公載體,更成為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生態容器”,通過要素碰撞融合催生創新成果,讓“空中聚寶盆”真正培育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産力。

  眼下,晨力大廈、元宇宙大廈、偉豐數智中心等一批樓宇加快建設,圍繞數字經濟、科創經濟、總部經濟等重點方向,街道開展産業鏈招商,推動“一樓一特色”,打造服務業“垂直開發區”,推動樓宇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目前,宜城街道商務樓宇入駐率從2020年的75%提升至92%。不久前,宜興還&&《宜興市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試行)》,圍繞樓宇開發、改造、招商、運營、服務等全鏈條環節,開展八大重點任務,推動樓宇經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力爭到2028年末培育星級樓宇20幢以上,商務樓宇整體入駐率達70%,樓宇內集聚企業超3000家,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貢獻突出的樓宇經濟發展格局。(蔣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