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批兒童友好文博場館研學地圖出爐
29個研學點開啟兒童“知與游”新體驗
25日,市婦聯發布首批“無錫市兒童友好文博場館研學地圖”,涵蓋名人故居、博物館、主題農場等29個多元研學場景,將無錫深厚文脈轉化為兒童可觸可感的“成長養分”,為錫城少年兒童打造友好研學空間。
細閱這份研學地圖,眾多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場館在列:藏有海量兒童讀物與互動體驗區的無錫市圖書館、開設少兒美術作品展的無錫美術館、能讓孩子與蠶寶寶近距離接觸的江南蠶桑博物館……“首批篩選的地點既體現無錫文博資源的核心特色,又充分契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與興趣點,每個研學場景都能真正吸引孩子、滋養孩子。”市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的文博服務正加速向深度研學、系統科普轉型。”無錫博物院副院長陶純怡説,相較於以往側重手作、探秘的淺層體驗,無錫博物院近年來持續深化“一館一校一課”館校合作模式,讓講解員常態化進校園講授文博知識。此次“文博場館研學地圖”的出爐,有助於推動錫城各類文博場館之間的互動合作和資源共享。
研學地圖的輻射網絡還觸達社區特色場館。太湖街道萬科一社區此次也出現在研學地圖上,社區黨總支書記周燕燕説:“這些文博場館正是社區渴望鏈結的資源。”她介紹,社區擁有一家已運營6年的24小時圖書館,“我們計劃依託地圖推出專屬研學活動,讓博物館的專業講解、名人故居的歷史故事‘走進’社區,更好地讓孩子們在‘家門口’體悟城市的文化深度。”
市婦聯相關負責人&&,無錫市一直在打造兒童文旅友好品牌,《無錫市兒童特色文旅友好城市建設調研報告》近日出爐,為更好發揮無錫文旅資源優勢、推動兒童事業與文化産業協同發展提出對策建議。未來,市婦聯將緊扣報告中反映的兒童文旅需求,深度挖掘太湖和蠡湖自然資源、運河文化遺産與現代科技資源,打造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科技創新等研學體系,並陸續上線更多研學地標,讓錫城兒童在行走中讀懂城市、在體驗中快樂成長。(王怡荻 楊子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