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動物園協會華東協作區2025年年會在錫舉行。與會嘉賓聚焦“動物園的可持續發展”主題,圍繞管理、飼養、獸醫及科普教育四大關鍵領域,開展多場交流活動。

  從白枕鶴保護繁育經驗,到大熊貓“渝寶”“加悅悅”的暖心管養;從長三角動物園聯盟的共建共享,到動物IP與科普教育深度融合……無錫動物園作為“無錫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其負責人介紹,未來計劃在白枕鶴、小熊貓、黑猩猩、黑白疣猴的物種保護方面加大投入,進一步完善智慧化管理平台,並深化園區IP,讓無錫動物園成為市民游客心目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教育品牌。

  為了支持野外生物的多樣性發展,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啟動了零廢棄工作,遵循“源頭減量、重復利用、資源回收、能量回收”四項原則。“紅山動物園中倒伏的雜樹,就是重復利用的生動案例。經過改造,這些被淘汰的樹變為圍欄扶手、坐凳、動物棲架、導視導覽牌。”該園相關負責人分享。

  “這些年來圍繞‘可持續發展’,整個動物園行業在不斷探索。”中國動物園協會副會長沈志軍説,不僅對於瀕危珍稀的野生動物開展飼養管理、科研技術等方面的提升,同時會關注更多科普教育領域,策劃寓教於樂的體驗性研學活動,“讓更多城市人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通過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的改變,支持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黃夢羽)